第一季飚客:王巴婴。江湖人称巴哥,油画家,驾龄8年。因为写生的需要,他曾驾车走遍大江南北;因为曾驾车走遍大江南北,他迷上了汽车。
■本报记者钟成甲
“抛开设计因素不谈,车标与车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车标与一堆金属、橡胶、塑料、皮革和玻璃的关系。”
常常有朋友问,“你觉得我是买大众好,还是买起亚好?”或者“是买雪佛兰呢,还是买马自达呢?”每当遇到这种问题,总会让我面泛难色。本文,就来讲讲难在何处。
这几年,不论是什么品牌,车头和车尾那个LOGO都越做越大了!远的不说,第五代雅阁车头那个H跟第九代雅阁那个H一比,可怜得想哭;现在的奔驰三叉戟、大众VW跟10年前的一比,霸气侧漏;还别说宝马的蓝天白云一直就是那个月饼大小,但宝马最具识别性的两个“鼻孔”是越张越大了,恨不得占了整张脸。
不论是LOGO,还是品牌识别特征,越做越大的好处,自然是让品牌特征更加突出,更易识别。但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恰恰是各路生产商极力掩盖产品雷同的一个必要手段。当然,这种雷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回到文首那个问题,“是买大众好,还是买起亚好?”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1974年,确实值得仔细研究一番。这一年,第一代大众高尔夫上市,韩国第一辆乘用车起亚Brisa也刚好下线。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产线,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采用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变速箱、不同的零配件、不同的生产工艺……而且40年前,估计它们也只是“听说”过对方。
但40年后,情况大不一样了。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汽车生产商经历了各种联姻和并购,汽车的兼容性一点儿也不亚于电脑。而随着信息传播和物流水平的高度发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全球采购早已使得各个汽车品牌的关系像极了19世纪统治欧洲各国的贵族阶层之间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大家最熟悉的豪华品牌奔驰和宝马为例,最新款奔驰C级和宝马4系前些日子十分抢眼。而作为竞争了百年的对手,两个产品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相同之处。
奔驰新C级选用了舍弗勒集团旗下的转向柱轴承和后车轮轴承,宝马4系则装配了舍弗勒集团旗下气门间隙调节元件;奔驰新C级采用马勒的油雾分离器,宝马4系则采用马勒的进气歧管;奔驰新C级安装了采埃孚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和车桥系统,宝马4系则用的采埃孚8速自动变速箱。
另外,奔驰新C级的离合器制动系统和宝马4系的离合器液压驱动系统,都来自福缔汽车;避震器和转向柱来自蒂森克虏伯;变速箱过滤系统和变速箱油底壳来自Filtran;电动冷却泵来自KSPG汽车配件。
同样的道理,国内外各类的汽车配件供应商也跟几乎所有汽车品牌保持着供需关系。如国际知名的离合器生产商采埃孚萨克斯、舍弗勒-鲁克和法雷奥等的产品,覆盖了大众、宝马、奥迪、西亚特、奔驰、欧宝、斯柯达、菲亚特、通用、一汽、一汽大众、东风标致雪铁龙、北京吉普、江铃、三菱、日产、福特、现代、本田、沃尔沃、丰田、雷诺、塔塔、奇瑞、华晨等等汽车品牌。
而作为汽车被动安全重要一环的安全气囊,多出自奥托立夫、高田、天合等生产厂家,其中全球最大的奥托立夫,占有全球安全气囊产量的50%。国内熟知的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汽、江淮、吉利、奇瑞等品牌所用的安全气囊,则来自美国百利得。
说到这里,再来看车标和车的关系。取下车标,它可以是大众,可以是起亚,也可以是雪佛兰或马自达。至于买谁,不如全凭心情吧。而所谓品牌,也更多的只停留在设计师的手指间,或那些曾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中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