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幸福马马马马边梦圆三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王晶周黎丽

彝家新寨美如画,山水新城民安居,米面飘香百姓乐……放眼如今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糟糠“当家”到米面飘香,从简陋的茅草房到窗明几净的小别墅,从坑洼不平的毛坯路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30年前的梦想逐一成为现实,马边21万各族人民群众欢欣鼓舞。

1984年,以马边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为标志,马边拉开改革开放发展大幕。30年砥砺奋进,铸就了“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马边精神,更促成了马边凤凰涅槃的巨变。

变化篇

30年沧桑巨变,幸福马边展新颜

提起马边的变化,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无疑是遍布大山深处的彝家新寨。

青山环抱,茂林修竹是彝家新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屋外瓜果飘香、屋内窗明几净是新寨百姓幸福生活的缩影。来到马边烟峰镇烟峰村彝家新寨,红色屋顶的“小别墅”在青山掩映下更显别致。村民俄奇拉提四室一厅130平方米的屋子里,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以前住在半山上的房子,冬不御寒,夏不隔热,人畜混住,难受得很。”俄奇拉提微笑着说,“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房前屋后的菜园还能种菜植树,这样好的环境做梦都没想到。”

在烟峰村彝家新寨,像俄奇拉提家这样的新房有350栋,而在整个马边有7843栋。据统计,2010年至今,马边已累计投入12.11亿元,建设完成110个村7843户“彝家新寨”,解决了32940人的住房难题,并配套修建村内道路430.47公里,实现用电、用水入户,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问题。

然而,彝家新寨只是马边巨变的一个片段。在30年的岁月里,马边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进步,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一切都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走进今天的马边县城,楼房依山傍水、道路宽敞整洁,马边河温婉绵长穿行而过,大风顶雄浑壮阔遥相呼应。漫步其间,自然山水与人文风情相互交织,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这份生机与活力已然将30年前楼老、城小、路窄的城市旧貌彻底倾覆。“马边变化真大啊,差点没找到回家的路。”光明新区居民王先生在外打工10年有余,此次回到老家无限感慨,他说:“马边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不仅仅体现在楼房、道路、绿化环境上,还体现在百姓的精神面貌上,明显感觉到家乡父老的生活水平有质的提高。”

放眼如今的马边,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提出“一村一幼”目标,马边今明两年将建成80所村级幼儿园,今年建的30所村级幼儿园已全面开学;“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看病有补助,医疗有保障”。已成为马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写照;目前,全县20个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全县118个行政村、5个社区,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有文化室、农家(社区)书屋……

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在这里,乐山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小学在这里……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举措,正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水边城,越来越多的彝汉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

历程篇

30年砥砺奋进,从“越温脱贫”迈向“同步小康”

30年转瞬即过,回首走过的路,却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发展途中的种种艰难,勤劳勇敢的马边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攀登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实施;同日,经国务院决定,马边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马边劳动乡井池村村民杨作金回忆说,“那时候是真穷,很多人解决温饱都成问题。”

1989年11月,马边列入省定贫困县,明确提出了“越温脱贫”的奋斗目标;2002年,马边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成为该县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2年至2009年期间,马边县委、县政府坚持整村推进和以新村扶贫为载体、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为“两翼”的扶贫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林茶畜,以产业带动百姓致富。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杨作金开始自己创业,下地种茶。“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我们村修起了水泥路、通上了自来水,相关部门还经常组织劳动培训、专家授课和技术指导,这为我们村发展茶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杨作金说,一时间,不少村民都种上了茶叶,井池村的茶园从最初的几亩发展成上千亩,村民们依靠茶叶生产逐渐脱贫过上好日子。

2010年,马边被确定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县,2011年被确定为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县。自此,马边扶贫工作全面提速。

打造彝家新寨,改善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产业扶贫,增强彝区“造血”功能;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促进彝区群众稳定增收;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一项项扶贫措施接踵而至,惠及广大贫困户。

2013年底,马边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较1984年增长25.9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7元,是1984年的26倍。

通过30年的艰苦奋斗和扶贫攻坚,该县贫困人口由建县之初的建卡贫困户6.2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3.6万人,贫困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7%。马边绝大多数的彝汉群众从“越温脱贫”迈向“同步小康”。

希望篇

团结向善、感恩自强,幸福马边乘风破浪

30年,马边人在变,城在变,乡村在变,唯有“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马边精神恒久不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同步小康”之路坎坷遍布,但机遇并存,马边确定了“四个翻番、五个突破、四个建成”奋斗目标,到2019年实现与全市同步小康。

“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马边精神依旧是马边谋求改变的动力支撑,马边21万各族群众将继续发扬“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马边精神,抓住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及中纪委、国土资源部、省纪委、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的重大机遇,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奠基、林茶畜富民”的总体思路,以扶贫开发为统揽,围绕“生态安全保障区与生态城市、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川西南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大发展新定位,突出工业、扶贫、交通、城建、教育五个重点,大力发展磷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水电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和“林、茶、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到2019年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回眸,小凉山依然厚重;转身,新马边日新月异;起航,幸福马边乘风破浪。

马边精神

团结向善感恩自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马边县委宣传部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