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康
生态旅游,你说得清它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你到四川盆地西南边塞的小凉山马边彝族自治县荞坝乡,一个地名叫做穿牛鼻的地方走一趟,你就明白了。
一年四季,天空蔚蓝洁净,空气清新沁骨。太阳升上山冈,美丽、明亮、愉快,像是跟着翠绿树荫下劳作的村民一同动起来似的。这就是荞坝乡十里生态走廊,山势奇巧,绿树含笑,古迹密布,风光旖旎。境内漂水滩壶穴、三国古迹石丈空、汪公路、荞坝古镇等幽美景点十余处。其穿牛鼻,山形似一头困卧崇山峻岭间的大公牛,牛颈项之处自然阻住欢畅而来的荞坝河,河水被迫绕牛身一圈再流经牛颈项的另一边,才顺流而下直奔50里外的金沙江而去,绕牛身的水域则形成一弯数公里长的湖泊,水色山光,非常迷人。牛头硬生生挡住马边与外界的道路,不知何年何月,当地百姓在牛鼻处挖凿出一条不大通道,穿牛鼻而过,才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故此地得此名。
近年来,马边本土企业家张松看准这个地方的生态旅游潜在的巨大价值,斥资亿元打造穿牛鼻旅游区,目前,工程正如火如荼。作为关注这件大事的马边人,我曾数次前往查看,日前,又陪同省、县作家前去调研,感触很多。然而,我这篇文章要说的却不是穿牛鼻或者荞坝的山水风光,而是就我多次实地查看并了解穿牛鼻工程建设情况后,闷在心里的一个大大的问题:穿牛鼻,牛在哪里?
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牛”在中国文化语境里的寓意就是骄傲、厉害的意思,那么,打造穿牛鼻风景区的核心就应该离不开“牛”,这个“牛”体现在哪里呢?这就关联到第二层意思,也就是牛这种动物的表征符号在哪里?如何活灵活现运用牛的表征符号,将穿牛鼻打造成天下唯一的稀缺的旅游产品,在集奇山、秀水、生态景观、垂钓之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同时,更加凸体“牛”文化精髓,让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度假天堂。
打造一个好的景区,关键在定位,之后才有明确的方向。大家都知道,去九寨为看山和水,去碧峰峡为看山和动物,去峨眉山为看山和礼佛。我想,人们跑到偏僻深山的穿牛鼻来干什么?玩水垂钓是一方面,感受“牛”文化可能更具吸引力。故此,打造穿牛鼻应定位在“牛”文章和“水”文章两个方面。或许很多人也这么想,走进穿牛鼻景区,应该处处见“牛”!“牛”的精神、姿态、符号、故事……这样的穿牛鼻才更加具备诗情画意,真正值得一游。遗憾的是,据张松总经理介绍,穿牛鼻目前打造重点只做了“水”文章,也做得很好,这里不讲。“牛”文章却未曾体现,景区内目前除了崖壁上红色的“穿牛鼻”几个大字外,没有一处“牛”的影儿,正着手打造的几处景点也是佛、渔之类的,没有特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里,“牛”的身影随处可见,描写牛的诗歌、寓言、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而目前国内以“牛”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极为少见,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打造穿牛鼻旅游产品时尽可大胆借鉴运用。通过雕塑、岩凿、壁画、建筑等形式,让穿牛鼻“牛”起来。
在景区设计理念上要眼光长远,应考虑设计出能代表穿牛鼻旅游产品内涵的“牛”图腾符号,并申请专利,便于宣传、建筑物、景区内所有物品等的装饰图形运用,还可以制作成旅游小纪念品、纪念册出售,满足游客的购物欲。
在实景打造中可注重几个方面,通过细小的取材,彰显宏大的主旨。在进入景区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一条栈道,让游人攀上山顶一览“牛”的全貌,既惊喜涉险,又心旷神怡。将山门建成一条缩小的“牛”,人们踩着一串大气、浑厚的牛蹄印,穿过牛鼻才能进入景区,牛肚子里可以建商品小卖部、小茶室、小休息室等等,还可雕塑一条具有象征意义或者代表十二生肖的牛,人们抚摸它高昂的头后就能好运不断,抚摸它黑亮的眼睛就会得到灵气,抚摸它尖利的犄角后就能牛气冲天,抚摸它稳健的蹄脚后就能把困难永远踩在脚下,抚摸它灵巧的尾巴后就能鞭策自己……
牛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历来都很喜欢这个忠实的伙伴。数千年来,留下了许多牛的传说故事和赞美牛的诗文。景区内可以参照以下故事或典故主题来打造“牛”景点:人民的老黄牛、孺子牛,老子所骑的青牛,牧童骑牛吹笛,太上老君遣牛到人间的故事,十二生肖牛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封神演义中五色神牛的故事,西游记中牛魔王的故事,对牛弹琴的故事,庖丁解牛、汗牛充栋、牛头马面、牛鬼蛇神、吹牛拍马、初生牛犊不怕虎、执牛耳、钻牛角尖、犀牛望月、气冲斗牛等等,还可借用李白、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中描写牛的题材打造现实版本的景点。
景区打造之道,见仁见智。上文所述,或为一孔之见,只是祈望,经年之后,穿牛鼻能成为马边在省内乃至国内旅游界响当当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让游人来过之后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穿牛鼻,真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