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忠
在2013年举行的第五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央视“百家讲坛”走进乐山选题研讨会上,著名学者、栏目组主讲嘉宾阎崇年先生,对乐山历史文化阐述了他的观点,用“三大宝藏、三场大戏、三个关键”进行了生动概述。他说“讲乐山,要用最精炼的信息触动全国观众的心”,“除了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还必须要提到安谷和故宫文物南迁”。
阎崇年认为,“三大宝藏”,即乐山大佛、峨眉山、故宫文物南迁,这是乐山得天独厚的重要文化遗存,应该好好发掘;“三场大戏”,即唱好乐山大佛、峨眉山、故宫文物南迁三场旅游文化大戏,为乐山有效推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增光添彩;“三大关键”,即乐山文化对外宣传要写好剧本、找好演员、选好编导,做到以上“三个三”,更好地传播乐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他对此还特别强调:“我个人认为,将安谷、乐山大佛、峨眉山这三者合并起来考虑。乐山的历史文化演这三场大戏就够了,足以轰动全国。”
把故宫文物南迁乐山提到与乐山大佛、峨眉山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有关乐山历史文化研究中尚不多见,足见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在全国的名声之响亮,影响之深远。近年来随着故宫博物院“两岸三地”重走南迁路,揭开了这一尘封已久的抗战历史遗迹,唤醒了人们对这段光辉岁月的回忆和思考。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不容抹煞。曾经获得“功侔鲁壁”崇高荣誉的南迁文物重要存放地之一的乐山安谷乡,理所当然成为万众瞩目的缅怀纪念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战时故宫宝地安谷”是乐山历史文化长卷中光彩夺目的一页篇章。
市中区安谷镇农民企业家王联春最早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以一腔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于2008年底自发投资,在当年故宫文物存放地的原址之一朱、潘、刘三氏祠堂处修建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经过4年艰辛努力,现已完成3700平方米的主馆工程和500平方米的南迁纪念碑工程。陈列馆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使史馆及其配套设施已形成占地30亩,员工15人的规模,初步具备民间博物馆的雏形。如此由个人投资建设的文化纪念场所在全省范围内也并不多见。
史馆落成以来,免费接待参观者逾10万人次。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海内外友好人士多次莅临指导,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及地方媒体等各级报刊、电视台纷纷进行宣传报道陈列馆名声远播全国各地,成为乐山旅游文化的新亮点。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受民间个人自发投资从事文化产业的政策局限,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的社会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正规运行和长远发展都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忽如一夜春风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乐山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当前大好形势的鼓舞下,王联春重新焕发了拼搏精神和创造活力,他决心继续自己“战时故宫”的圆梦之旅,不断升级、扩建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要让能充分体现“乐山精神”的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为此制定了总体目标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分期进行开发建设:将以安谷镇泊滩村龙门山为主体,构建以安谷故宫文物南迁七所文物库房遗址集聚区为主要内容的“战时故宫文化抗战遗址公园”。利用战时故宫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安谷地方特色资源等,以“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集聚”为项目内涵,开发紧扣战时故宫、文化抗战主题的休闲度假、文化教育、艺术交流等系列功能型产品,力争把“安谷战时故宫”建设成国家A级文化旅游景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让“战时故宫”能与乐山大佛、峨眉山两个旅游胜地媲美,形成乐山乃至四川一个新的文化旅游亮点。
目前,在“安谷战时故宫”工地上,前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紧张施工中。王联春与一位有志于此的企业家合作,将利用当地的地质有利条件,开发地下温泉,修建度假温泉浴池,增添旅游新项目,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