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望鸟巢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作家专栏·文化随笔】

不知道是不是回家的方向,一路不时地望着追着月亮,欲望一种靠近。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又跑到我的前面去高高悬挂在玲珑塔顶上了。一旁的女儿为了记下我土冒的形象,老咔嚓咔嚓摁相机,她一定觉得老妈江郎才尽了,哈哈!走通了奥运大道就那么一句:“啊呀,今夜的月光,这城里的月光。”

女儿不知道我的贪婪和我的知足。有过一夜月光的照耀,没月的时辰就有想的了,想月亮的那些日子就成了诗,成了扮靓生活的诗意。

远处不断变幻色调的玲珑塔阶如我步履岁月,总是记不住变幻的代价,总是不知道下一秒钟要呈现的色彩,总是不明白七彩诱惑要把我引向何处,总是在偶尔的夜晚痴迷悬挂于天际的神秘莫测,便以无知者无畏的天真去靠近……

猛然放开视线,我如梦初醒地意识到已经再次来到鸟巢前。

此时,已近深夜12时。鸟巢里正不断飞出许许多多人来,在奥运大道上踯躅的人们中枢神经正处在兴奋点,尤其是一些带着孩子的父母亲,不知辛苦地让不知疲倦的孩子摆姿式换角度或摄像或拍照。更有些人忘记了深夜初秋的凉意,面朝鸟巢席地而坐,静静地痴迷眺望正光彩夺目着中国红的鸟巢,眺望正欢乐燃烧的奥运圣火,眺望正焕发魔幻色彩的水立方。

选择一个宏观整体的角度,有着一定距离的角度眺望,不知已经眺望了多久,不知感想了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曾想只愿意享受简单的沉浸其间,或者根本不由自主地已经想了很久很久。

看鸟巢一定要远望,只在近处的观看无法获得它要给予的全部诗意的提醒,远望清晨薄雾笼罩的鸟巢或者夕阳黄昏渲染的鸟巢,远望月光如水洗礼的鸟巢或者披红挂彩欢呼的鸟巢,正在靠近,不急!脑海储存的千年信号和想像陪伴着前行,尤其在这个几近完美的夜晚,如何收得回往返于天上人间的眼光和想象!

远望鸟巢,网状的编织外观令人想起乡野农民上山拾柴禾用的“稀眼背兜”;母亲背孩子的小背篓;孩子在田地里拾稻穗的竹篮,渔民拴在腰间的渔篓,冬天取暖用的烘笼外罩,雨天挡雨戴的斗笠;乡村为婴儿午睡和露天纳凉编织的摇摇篮。

想起江南徽派庭院里,以及前些年我奔走在家乡的乡村小镇时,总想用手去摸摸的那些呈不规则几何图形的月门、木窗;想起鸟儿把巢甚至筑到了水边人行小道上的一片梅林间,还有12月通向北方的火车翻过秦岭后,不断闪现在眼前那些落尽树叶的高高树杈间,风雪和阳光抚摸下的无数鸟巢……想起故宫角楼建造的那个民间故事。说的是角楼营造初期,督造大臣对造型要求近似苛刻,难倒了具体施工的工匠(今天该称工程师),久久无法解决技术难题。有一天工匠围着角楼工地打转转,一位老者提着个蝈蝈笼子蹓跶着来看稀奇,与工匠闲谈一阵离开时却忘记带走笼子。工匠无聊中提起笼子逗蝈蝈,笼子精巧的外形让工匠灵感乍现,找到了完成角楼外形和构建的途径。受民间蝈蝈笼子启发营造的故宫角楼,果然以其巧夺天工的“九粱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99”建筑寓意和复杂结构,十字屋脊、多角屋顶,三层重叠、斗拱出檐的绝妙阁楼形象格外辉映光彩紫禁城,成为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

而在其他国家也不乏其例。古希腊建筑中著名的“科林斯柱”从诞生到成为经典也始终伴随着一个源自民间的故事:一位少女逝去了,她的乳母将少女生前喜爱的玩具和饰品装在篮子里,搁放于荒野上的少女坟墓上,乳母怕风吹走篮子,特意又在篮子上面盖上了一块瓦片。来年的春天里,一位建筑师路过荒野,看见这只篮子底下生发出许多卷曲的叶儿,蓬蓬勃勃包围了花篮的普通忍冬草,此时在荒野上与花篮一起构成的景象,陡然带给建筑师创作灵感,以此设计了传世至今的“科林斯柱”。

可能有些民间琐碎的联想涌现在此刻是不可以说的,会被一些贵者讥笑。关于建筑的故事我又所知甚少,只知晓它总随着建筑行进,不一样的时代背景有不一样的繁衍生息。但几乎所有辉煌文化的创意都可以在最平凡最深邃的民间找到源头,古今中外概不例外,比如我们几千年的殿宇雕饰陶鼎珍藏,以及那些被称为阳春白雪的创作精品。作为一个百姓,面对鸟巢的想像和读解或许都会带着来自一些根植民间和大自然的形象琐碎。

那么,建筑设计师关于鸟巢的素材获取,灵感乍现会源自什么呢?曾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办妥登机票后,特意找到一处距离航站楼屋顶近些的小厅休息,屋顶上若干三角形状天窗始终吸引我仰望。当时那种感觉比较奇妙,所有的窗户投射出自然柔和的自然光线,照亮着从这里准备进进出出的中外人们。后来,我听电视节目介绍说航站楼最初的创意灵感来自可以腾云驾雾的中国龙形象,龙身演绎成让我们步入航站楼的长长通道,而若干三角形的天窗则演绎闪闪发光的龙鳞。

梦幻水立方的创意故事呢?

国家大剧院的创意故事呢?

女儿提醒我也要在波浪造型的原国家体育馆留张照片,这才把我的思绪拖了回来,眼睛陡然一热。中国人的奥运梦想犹如跨越千山万水的步履,跨越的有多么艰难多么心酸多么顽强!

这就叫历史的提醒吧。为了鸟巢故事的开始,一个民族用整整一个世纪的故事奠基!

鸟巢的故事开始了。中轴线上的紫禁城曾历经几百年才翻开可以留下百姓足迹的一页,而当鸟巢、水立方矗立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另一端,在非凡2008年8月8日8时正,印满我们足迹的奥运大道和鸟巢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同留下奥运精彩的那一刻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说看不清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理想追求的精神本质?

伟大的建筑是城市的生命坐标,它把一个时代的历史本质和文化精神记录在骨骼血脉。

鸟巢的故事刚刚开始。而与鸟巢匹配延伸的一排排华灯怒放中有几十面威风锣鼓正热闹地打扰麦当劳,地铁8号线的站口就在其旁边。步下数级台阶,穿过中式庭院,被鸟巢放飞兴奋的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渐渐平静下来,古典文秀的青花瓷被无限放大地装饰了连接奥运场馆的这一站城市地铁,优美地表述21世纪情怀中国的奔放和含蓄是如何揉捏的。

当地铁从青花瓷站出发很快将我送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新一天的凌晨。初秋细雨淋湿的大地,一派洁净无尘。我依然舍不得归去,缓缓步行在午夜北京的大街,好让所有的澎湃回到宁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