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曾文本报记者宋亚娟文/图
结缘汉服感悟传统
许萍自小就带着一丝古典女子气息,做事总是不急不躁,有条不紊。2002年的一天,她在街上无意间看到店铺内挂着一件交领的睡衣,与传统汉服款式非常像。“当我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价格挺贵,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此后,许萍便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汉服的知识。“那时就在想,总有人和我有同样的爱好吧,所以我非常想加入这样的团体,结识更多的汉服爱好者。”
一次,许萍在翻阅报纸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关于“举行传统成人礼”的报道。根据报道提供的信息,她很快便找到了嘉州汉风社,也就是今天西蜀汉嘉州礼乐社的前身。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许萍毅然走进了这个大家庭。第一次随社团参加在峨眉山举办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今年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上,我市西蜀汉嘉州礼乐社的“同袍们”齐聚一堂,在城区白岩公园摆香案,置水果,庄重地举行了祭祀“花神”仪式。“花仙子”们身着传统衣冠汉服,向“花神”敬香、敬果。除了为百花祈福庆生,现场还进行了挂红赏花、古筝香道、投壶射箭等表演。凝聚传统文化的祭祀仪式,颇具浪漫气息的汉服表演,引来无数市民驻步观看。
亭亭玉立梳长发,一袭汉裙系婉约。在“花仙子”中,一位面容姣好,系一条翠绿带花襦裙,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几分古典气息的女子尤其引人注目,她就是许萍,被“同袍”唤作“瑟瑟佳人”的汉服爱好者。乍看之下,许萍好似从古代穿越而来,但她其实是五通桥区公安局的一名“80后”民警。经常穿着汉服出门,希望通过亲身实践将汉服文化传承下去的这名“80后”佳人,用一袭或华丽或婉约的美丽衣衫,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那份惊艳之美。
的活动时,她为自己订做了一套齐胸襦裙,线条柔美,飘逸灵动,尽显优雅秀气之态。“当天除了汉服展示,还举行了游园、绣花、射箭、抛绣球等传统娱乐活动,”活动结束后,许萍感慨不已,“华夏文明五千年,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同袍”互动传递快乐
品茶、绣花、作画、弹古筝、读经书……汉服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服装上,更体现在其延伸出的传统文化上。只有由表及里,才能让汉服文化闪烁出熠熠的光芒。而无论是品茶,抑或传统刺绣、作画,还是弹古筝,都充盈在许萍的业余生活中。“我很喜欢荷花,所以在自学工笔画,画的就是荷花。”采访中,许萍拿出一幅未完工的扇面《荷花》,只见荷花初露,色彩清新淡雅,线条细腻柔软。“如果快的话,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完成了。”许萍笑着说道。
青衣、夜未央、婉英、云霁儿……这一个个优雅动听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温文尔雅,举止端庄的人,他们都是来自西蜀汉嘉州礼乐社的“同袍”们。“我在礼乐社的名字叫‘瑟瑟佳人’,这是其他同袍给我取的名,我很喜欢。”许萍笑着说。据介绍,西蜀汉嘉州礼乐社共有社员200多人,聚集了乐山各地的汉服文化爱好者。这些人当中,既有学生,也有教师、机关干部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汉服爱好者。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社团都要举行活动,希望带给市民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把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段时间正在筹备端午节的祭祀活动。”许萍还告诉记者,“同袍”们除了一起参加大型节日活动外,也会经常在内部举行交流活动,朗读诗歌、弹奏古筝、学习传统礼仪等。
“我们经常与眉山汉服社的‘同袍’进行蹴鞠比赛,非常有趣,每次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许萍告诉记者,蹴鞠是古代汉族民间广泛流行的类似足球的体育运动,在今天展示的意义,除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体育之外,也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去年,许萍等一行7人代表乐山到浙江横店参加礼乐大会暨汉服展。来自海内外及全国各地的汉服推广、复兴者,华夏传统礼乐文化践行者云集此地,举行传统礼仪活动,通过相互交流,领略华夏衣冠之风采。“当我在红地毯上走过的时候,放眼望去,全是身着汉服的‘同袍’,非常激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许萍回想起去年的横店之行,仍然记忆犹新。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许萍也生出了几分自豪,那就是乐山汉服推广活动的影响力已经在全国不可小觑,“乐山汉服的传承者年龄大都在25至35岁之间,年龄最小的仅有10多岁,而放眼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以中老年汉服爱好者居多。”
普及汉服彰显责任
时至今日,许萍加入西蜀汉嘉州礼乐社已经三年之久。对汉服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的同时,她也渐渐担负起了传承和弘扬汉服文化的责任。出门穿汉服,这已成为许萍生活的一个常态。
“我开始也担心穿着汉服出门,一些不理解的人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但是“同袍”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我渐渐地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许萍笑着说,“现在我穿着汉服出门,不仅没有压力,反倒多了几分民族自豪感呢。”
而每次出门旅游,许萍也一样珍惜难得的宣传和展示汉服的机会。“我喜欢爬山,记得有一年去峨眉山,当我穿着汉服一路登山前行,没想到身后居然多出了一大群‘尾巴’。”在很多人看来,突然出现在仙山中的这名衣衫飘逸的女子,和仙女无疑,当然要尾随沾一沾“仙气”了。
许萍以自身的行动传承汉服文化,也影响了身边很多朋友。“他们不会觉得穿汉服是件奇怪的事了,反而被深深地吸引。”受许萍感染,五通桥区根石家艺术馆里的工作人员在接待来宾时,也一律身穿汉服。
“我希望汉服文化能普及到每一个角落,所以我在工作地五通桥也成立了一个汉服社。”现在,许萍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组织社内成员开展交流,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我希望中国的校服也能够融入传统汉服元素,让更多小孩接触到这种文化。”许萍说。
“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我的工作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爱好而受影响。相反的,因为喜欢汉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较多,让我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一名常人眼中的女民警,许萍通过汉服的演绎,诠释出女性独有的柔韧与坚毅之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