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余乐
近日,乐山接连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位自杀者均为中老年女性,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两起悲剧,不仅为其家庭蒙上了阴影,同时也为乐山市民敲响了警钟。关注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刻不容缓。
悲剧的接连发生不仅是家庭更是社会的伤痛
在常人观念里,人到中老年,应该是儿孙满堂、安享晚年的时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加大,很多人到了中老年反而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近日,中心城区某小区早上8点过,一位60多岁女性跳楼自杀。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名死者生前是一名教师,有几年的抑郁症史,在患病过程中也接受了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据死者小区邻居表示,死者在跳楼前两天,情绪上并无特别大的波动,也没有任何轻生的征兆,很突然的就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她家的家庭条件蛮好的,家人对她也不错,谁也没想到她会自杀。”该小区某户主说道。
就在这起跳楼事件发生后几天,市中区又发生了一起跳河事件,一位患有抑郁症的中老年女性,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负而选择了跳河自杀。“死者的儿子在前些年失业了,一直赋闲在家,生活上的一切开支费用就落在了死者的肩上;加之,死者在家庭生活上,也不是非常愉快。”死者邻居对记者说道。
针对这两起事件,乐山市精神病院副院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乐山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卓越表示,中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主要是由于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这三点造成的。在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开始退化,大脑内的三种神经递质浓度下降,就容易引发抑郁症;在社会因素方面,老人退休后没了工作,收入减少,社会交往也减少,而子女往往工作太忙,与父母交流不够,老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引发抑郁症。此外,如果老人的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焦虑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那老人患老年抑郁症的几率会比正常人更高。
卓越谈到,目前抑郁症的病因并未准确定位,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因此,人们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患抑郁症,这也就需要大家对心理疾病提高意识,加强心理疾病常识。
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记者从乐山市精神病院了解到,在乐山,不少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需要进行检查、咨询、治疗,有小部分人选择找朋友倾述,但大部分人更多的还是选择自己承受,消极应对。
市民林华(化名)有近8年的狂躁性抑郁症史,在其患病初期,情绪起落非常大,有时极其兴奋,有时又情绪低落,经常整夜性失眠,后来,更慢慢发展为厌世,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林华丈夫告诉记者,当时林华除了去洗手间,其余时间全部都呆在床上,后来,慢慢的她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并自杀过好几次,这时家人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带她去医院检查,她不愿意,反复劝说了很久,直到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才强行带她到专科医院进行了检查。”林华家人告诉记者,现在8年过去了,林华的抑郁症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需要一直服用抗抑郁药,并且在与她交流时,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思维、反应能力依旧存在问题。
针对林华的病情,卓越介绍说,因为病人在患病初期并未引起重视,加之患病时间较长,就容易导致大脑萎缩,特别是掌管思维反应的额叶体积缩小,从而使人的认知功能出现问题,在语言和肢体的表现上就会感觉与常人有所不同。但是,因为抑郁症自杀或疾病久治不愈的,还是少数情况,这类病人可能属于病理性的原发性抑郁或难治性抑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其心理问题。
“但是,抑郁症总体而言还是属于精神类疾病中较易治疗的病种,只要能够采取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经过药物和心理疏导后,抑郁症最终是可以战胜的。”卓越表示,精神疾病并非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疾病的具体表现,和平常的感冒发烧是一样的。因此,人们千万不要觉得患上精神疾病是一种可耻或者是绝症,实际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比如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其进行干预,患者是有很大可能康复的。
心理疾病频发人们需引起重视
卓越谈到,国人心理健康的观念比较淡薄,对健康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层次,因此对于精神类疾病并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卓越表示,目前,抑郁症已成引起自杀的重要因素,部分抑郁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靠自己往往无法走出困境;并且,抑郁症不仅会对病人自身造成影响,对于社会也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身或家人、朋友出现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悲观,对周遭事物失去兴趣,对于社会交流冷淡,活动减少,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出现以上症状的都是抑郁症。在人的情绪波动中,有偶发性和长期性,如果是偶发性的情绪低落则可能是人情绪周期变化的一个正常现象,过了那段时间就会有所好转;但如果是长期性的,则需要引起重视。
“有些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上的症状上表现并不是非常明显。”卓越告诉记者,这部分患者,症状更多是表现在躯体的感受上,比如躯干疼痛或身体不明病因的不适感,这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到综合性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但是,如果患者是属于心理障碍,那么检查、治疗是没太大意义的,并且还可能加重病人心理负担,造成病人情绪上的恶化,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不仅不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还徒增家庭经济负担。因此,人们应该增加精神疾病知识,提高疾病防治意识,理性、科学的对待精神病,关爱精神病患者。
情感上的支持是赶走心理阴霾的良方
“对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而这其中的关键还是需要得到社会与家庭的理解、支持。”卓越说道,社会支持、家人、朋友、同学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因此,家庭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急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抑郁症,家属对患者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可以多陪病人聊天,多关心病人身体状况,带病人外出踏青,锻炼身体,让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家庭的温暖,这对于辅助疾病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卓越提醒大家要正确认识心理、精神疾病,为抑郁症乃至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