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石”俱进 小石头有大文化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 郑旭 文/图

冬雨绵绵,初春寒冷的天气没能挡住“石友”的热情,天地人文化街,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近日,由市中区观赏石根艺协会与市奇石根艺协会共同创办的奇石文化沙龙——“小石头组合展示”在此举行,藏家纷纷拿出自家“宝贝”开始摆台,一块块小石头在藏家的巧手下变得惟妙惟肖。一双石头小鞋、一对石头玉蛙的“母子情”、“面包、牛奶加鸡蛋”的石头营养早餐……让前来观赏的市民和外地藏家赞叹不已,纷纷感叹我市藏家奇妙的构思与丰富的想象力。

得天独厚的石资源

古城嘉州,三江汇流,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石资源。乐山的石头色彩丰富,品种繁多,无奇不有。

“上世纪90年代初,乐山人还没开始拣石头之前,广西柳州人就来乐山拣石头,当时乐山人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市奇石根艺协会会长杨更生说。

“以前拣石头没有相关的书籍作辅导,也没有展示平台,这样就走了很多弯路。”市中区观赏石根艺协会主席向家喜介绍,不是每一块石头都有收藏价值,石纹、石形、石韵等方面都大有讲究,而最开始“玩石头”的人对这些不了解,花大力气拣了很多没有收藏价值的石头。另外,藏家的“宝贝”只在自己的石馆里展示,只有石友圈子互相欣赏观看,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

整合资源提升价值

针对乐山丰富的奇石收藏资源,市中区观赏石根艺协会与市奇石根艺协会积极谋划,搭建平台,助推我市“石文化”的发展。

“平台虽小却发挥着大作用。”向家喜说,奇石文化沙龙坚持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上午举行,利用天地人文化街“赶场”的日子,吸引更多市民、藏家前来交流、赏玩,打开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这个平台开展以来,很多藏品被外地的大藏家以高价买走。同时,本地藏家可以通过平台交流学习。“今天,熊老师组合的《问道》,打破了常规单一的石头组合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会启发更多藏家。”

“将本来不起眼的小石头组合好了,它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就会得到很大提升。”杨更生在对藏家进行知识辅导时说,小石头有大奥秘、大文化。

“奇石文化沙龙”只是协会对宣传石文化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协会主动配合《宝藏》杂志走基层栏目组来乐调研;开展十佳奇石爱好者评选活动;义卖奇石拯救花季少女等亮点纷呈,多种形式宣传石文化。

同时,协会每周有市场、每月有沙龙、每两月有报纸、每季度有石展……

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奇石风采、弘扬了奇石文化、助推了奇石产业的发展。

“石队伍”不断壮大

“每天晚上都要抱着一块心爱的石头睡觉。夏天就抱块大石头,冬天就在手里攥两块小石头。”市中区观赏石根艺副秘书长管苹是乐山奇石界公认的“才女”,“玩石头”带给她许多灵感,她创作的关于奇石方面的文章常见诸于各大报刊、杂志。

身体健康、和蔼可亲的薛加祥和刘瑛两夫妻是乐山奇石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夫妻原以为退休后会无事可干,没想到,因为“玩石头”变得忙碌起来,二老在市中区车子镇奇石城开了一间70多平方米的“雅石馆”,薛加祥更是从零开始学摄影、学上网,还在中国奇石网开了间名为“乐山雅石”的网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玩石头’好呀,锻炼了身体,丰富了退休生活,还结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两位老人开心地说。

记者观察,协会会员个个精神饱满,在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谈起石头兴高采烈、畅所欲言。

“人越来越多,乐山最开始几个人拣石头,发展到现在几万人,很多下岗职工以此为职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乐山的石农带着石头跑遍了整个中国,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乐山石头的足迹。”“拣石头一年赚十几二十万的多的是。”“石头让人改邪归正,买了车、置了楼……”

不难发现,乐山奇石产业正在不断壮大、崛起,它的明天值得期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