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金波
在乐山打造“中国绿茶之都”的产业链条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繁殖和推广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繁育并推广种植,对于促进本区域茶园良种化进程、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意义重大。乐山在这方面的工作如何?成效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位于沐川的省茶树品种繁育推广中心,一探究竟。
建立“五园”培育良种茶苗促增收
沿着213国道、在沐川沐溪镇仁厚村段,路边一个大大的“四川省茶树品种繁育推广中心”标识标牌分外显眼。顺标牌指引的道路前行,便来到一个满目茶叶清香的院落。院子中央,茶树种质园内,川沐20、鸿燕12号、梅占、野香芽(母树)等等,各种茶树品种在良好的水肥环境中,充分展现着或翠长、或粗壮、或微紫等不同优良经济性状。
其中,一株众星拱月般的高大茶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川内小有名气的“川沐28”母树。该母树是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该县丰富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选择的优良单株。经多年观察,经济性状优良。
为将该茶树经济性状转变为经济效益,2000年9月,该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始无性繁殖茶苗,并进行试验和示范。2011年初,经四川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省级茶树良种,准予在全省茶区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川沐28”的培育成功,还填补了乐山茶树育种上的空白,是乐山茶树育种上的一个重大科研成果,被市政府评为“科技成果一等奖”。
省茶树品种繁育推广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3年多时间已经过去,取得的成效明显。截至目前,作为该中心的建设和具体实施方,一枝春茶业公司已经建立起“五园”(种质园、品比园、母本园、苗圃园、示范园)配套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政、企、学、研”合作的茶树良种繁育推广运行机制,为全市乃至全省茶园的良种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在“五园”建设上,公司已建成茶树种质园12亩、母本园200亩、苗圃园300亩、品比园20亩、示范园550亩,先后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种权的省级茶树良种“川沐28”、“川沐217”,并引进“中茶302”、“川农黄芽早”等国家级良种和省级良种。年可生产2000万株以上的良种茶苗,为提高示范片茶叶基地良种化率,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农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投入资金保护野生茶树基因库
在该中心茶树品种繁育推广过程中,山环水绕的李家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1500多亩野生茶树品种资源,为繁育中心新品种的培养、选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库。
李家山地处沐川县建和乡,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这里终年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山上自古以来土生土长的野生茶树,叶厚苔壮。据《马湖府志》、《屏山县志》记载,在明清时代,李家山一带的建和高山茶就为贡茶,真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正因为如此,一枝春茶业公司的1000亩有机茶基地就建在这里。
在具体的繁育过程中,一枝春茶业公司先后筛选出200余个沐川野生土茶品种进行育种实验,选育出一批“高香茶”、“紫芽茶”等珍稀野生茶树品种。同时,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掌握了李家山的茶叶品种、数量、生长习性与分布状况。
为了尽快培育出更多茶树优良品种,一枝春茶业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李家山投入几百万元用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品种繁育等,“仅仅在去年就投入了100多万元。”一枝春茶业公司董事长杨昌银告诉记者,市上也相应奖励扶持公司30万元。目前,野生茶树资源收集保护、新品种选育、无性系扦插繁殖等相关工作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选育出更多、品质更高的茶树新品种,助推乐山茶树良种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