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幼林:“菜篮子”做出大文章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尹瑶

作为乐山通贸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幼林天天与蔬菜打交道,他旗下的“两个市场、一区、一库、一个中心”,关乎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菜篮子”。仅城东蔬菜批发市场一地,就承担起了周边农村蔬菜基地产品批发、外运和中心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每天上市蔬菜的批发配送,交易量占到中心城区日销售量的70%以上。

老当益壮:50多岁涉足蔬菜事业

上世纪90年代,谢幼林已是50多岁。长期在深圳沿海从事商贸工作的他,为帮助朋友解决难题,花了100余万元买下了乐山中心城区通江片区一块偏僻的土地。

受到国家鼓励发展个体及私营经济的触动,加之看到当时乐山市场建设十分落后,谢幼林萌生了要把自己买下的土地建成农贸市场的大胆想法。最终,他放弃了在深圳的事业,回到乐山建起了通江农贸批发市场,促成了全省第一个民营市场的诞生。在谢幼林的努力下,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做事业要有公益心。”这是谢幼林的座右铭,在他看来,自己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才有了发展成绩。但赚钱并不是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自己有所收获的同时,也能为更多的人带来益处。

早年间,市中区牟子、关庙一带的菜农销售无门,往往要骑三轮车把菜运进城,再走街串户兜售。以至于岷江二桥总是被菜农的三轮车挤得水泄不通。这一情状,促使谢幼林投资350万元,在市中区牟子镇修建了占地1.1万平方米的城东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于199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城东蔬菜批发市场地处市中区1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的中心,主要为周边10个乡(镇),80多个村1万多户蔬菜种植户提供交易服务,保障中心城区日常蔬菜供应。

随着市场的发展,谢幼林已不满足于仅仅提供一个低水平的交易平台,他谋划着要把城东蔬菜批发市场打造成食品安全基地集散中心和现代信息物流的市场平台。

从2007年开始,谢幼林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绿色市场建设:新建电子显示屏连入农经和价格信息网,为菜农提供种植、销售和价格信息,实现网上购销业务和中介服务;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设施,向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申办检测标志,建立蔬菜批发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大大提高乐山蔬菜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和外销竞争力。

市场连续5年被列入乐山市农业产业化、城乡服务业重点项目,累积投入7000多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市场。

壮心不已:5年内打通蔬菜全产业链

不仅在市场环节全力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谢幼林还涉足蔬菜种植,投资500多万元,在市中区平兴乡发展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带动农户1000多户,并解决100多名村民就业。

伴随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大户和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同时,市场化程度较低、技术运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在当前农产品流通市场仍然突出。

为使这些企业、合作社和个人更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乐山蔬菜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2010年,谢幼林联合全市30多家涉农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成立乐山市蔬菜流通协会,并担任协会会长,捐资5万元作为协会启动资金,无偿提供办公用房200平方米,促成了乐山市蔬菜生产、流通企业联合发展,建立起优质、安全、高效、无公害的流通体系。

在谢幼林看来,自己从事的蔬菜产业责任重大,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一头连着千千万万菜农、经营者的增收,既要保证供应安全,又要促进农民增收,关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委、市政府打造“一都四基地”、将乐山建成“成渝蔬菜供应基地”的部署,我市的蔬菜生产和经营企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谢幼林也跃跃欲试,要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大有作为。

在谢幼林的带领下,通贸公司采用“公司+市场+基地+农村专合组织+农户”的运行机制,构建起乐山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冷链、销售、信息、质量安全的产业龙头,带动周边几万户菜农增产增收。截至目前,通贸公司已辐射至新疆、重庆、西藏等10多个省市以及周边区、市、县,农产品交易总额达20多亿元,年均交易总量超过100万吨。

2013年,谢幼林又投资1.5亿元,在牟子镇沟儿口村新建乐山农产品会展交易中心。建成投营后,中心农产品年交易额有望达到25亿元。目前,古稀之年的谢幼林依然干劲十足,因为他还有更大的目标:“3到5年内,把公司努力发展到交易额超过50亿元、企业资产超过5亿元、促进农户增收6000万元以上,打造集基地生产、电子商务、检测检验、储藏保鲜、运销配送、信息化运营于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