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电子童奴”触屏成瘾亟须疏导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本报记者陶清清文/图

随着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划屏”一族。就在上月底,成都实验小学围绕“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到学校”的话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听证会,加上最近重庆某校家长愿出40万给全校学生更换非智能手机等系列新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使用手机话题的广泛热议。日前,乐山市教育局官方微博“乐山教育微播”也就“未成年人沉迷手机,如何疏导”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如何?家长和学校在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上存在哪些难度?家校又该如何联手解决这一难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

90%的学生拥有手机

智能时代孩子们变“电子童奴”

记者在乐山一中随意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抽样调查。该班级共有38名学生,当记者让拥有手机的学生举手示意的时候,全班学生基本举了手。而对于用智能手机的学生,其举手的人数也占到了大多数。

随后记者对乐山七中八年级16班的学生进行调查。这个班一共有54名学生,只有5名学生没有手机,手机拥有量高达90.7%。

乐山市实验中学九年级8班班主任谭俊告诉记者,班上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且很多学生的手机都是比较高档的智能手机。除手机外,不少学生还拥有属于自己的ipad。不过同学们表示,平时手机和ipad都没有带入学校,只有周末的时候在家耍。

相比初、高中同学来说,小学生年龄偏小,其手机拥有量又如何呢?记者对乐山市柏杨小学、乐师附小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柏杨小学六年级5班共68名学生,通过同学们的举手示意,班上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都有手机。

而当记者在下午3点过来到乐师附小校门口时,有部分学生已经放学,而这时见到最多的一个场景便是学生边打电话边走出校门。据该校六年级3班的一位同学介绍,为了方便和父母联系,班上很多学生都有手机。

经过记者采访调查发现,目前中心城区中小学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比例高达90%,而且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拥有电子产品的档次越来越高,且对其痴迷程度也是越来越深。

家长讲述

为了没收孩子的手机

家里上演现实版《天下无贼》

孩子该不该拥有手机,家长对此是什么态度?面对玩手机成瘾的孩子,家长又是如何管教的?

学生家长刘勇灵说,他给8岁的女儿配了手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现在没有电话,心里就感觉少了安全感。”市民王刚表示,可以让孩子适当接触现代的电子产品,不然“孩子就真的out了”。

但对于即将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其家长在孩子用手机一事上则是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出租车司机张文润,他正在遭遇这样的烦恼。儿子在乐山七中读初三,成绩非常不错,但手机瘾也特别大。眼看明年就要中考,张文润便对儿子用手机一事管得非常严。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这样,两父子在家几乎每天都要上演玩手机和逮证据的“躲猫猫”情景。

乐山市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李桧在接受采访时,她也讲到了自己曾与儿子因为手机而发生的“好耍”故事。

李桧清楚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弊端,所以她一直没有给儿子买手机。可她哪里想到,儿子竟然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自从有了手机,她发现儿子上课打瞌睡、精力不集中、和父母沟通少了、成绩下滑了、眼睛更加近视了……李桧知道,如果直接收缴孩子的手机,他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她便和孩子的爸爸导演了一出《天下无贼》的家庭神偷大戏。两人在儿子房间的锁上做了手脚,晚上等儿子睡熟之后,又蹑手蹑脚地跑进房间将正在充电的手机悄悄“偷走”。李桧说,就这个事情还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令她没想到的事,后来儿子又将她放在办公室抽屉的手机“偷”了回去。接下来李桧又利用电脑的诱惑,声东击西,再一次将儿子的手机“偷”走。不过这次,她也给儿子“摊了牌”,强硬的态度加上诚恳地讲道理,最终才暂时割断了儿子对手机的迷恋情绪。

现在儿子在成都九中学习,为了方便联系,她给儿子配了一个“老人手机”。白天,这部老人手机便在寝室里睡大觉,晚上下了晚自习,便成了母子沟通的重要工具。

学校管理

禁止手机入校难实现

各种场合苦口婆心讲危害

不少小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除了方便联系、辅助学习之外,一些学生迷上各种智能软件的运用和游戏,甚至还在课堂上偷偷耍手机。这也给学校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学生们带手机进入课堂通常都会关机,放学后才会开机与家长联系。很多初、高中的学生,会在上课、自习或者课间休息时间用手机上网、聊天、看视频等,同时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虚荣心、攀比而导致的各种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学校对于“手机入校”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就实验中学而言,根据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于少数同学因特殊原因要带手机的,由家长向班主任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方可带到学校,但早上到校后务必将手机交给班主任保管,放学后领回,而在校园内和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使用手机,将立即予以没收,通知家长来领。

“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进学校,但实际上很难实行,学生偷偷带进来,我们没法知道,所以还是只能以教育为主。”李桧说,针对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一事,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去年5月,实验中学便给每一位学生家长发了关于加强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信。信中谈到了学生使用手机的九大弊端,并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携手教育孩子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同时学校还会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教育学生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危害。

而乐山一中,更是早在2007年就率先提出禁止手机入校园,并已经将这一规定写入了乐山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当中。据乐山一中校长助理冯亚春介绍,学校禁止校园使用,这个校园使用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区。但为了方便和家长联系,学生将手机带入宿舍,且在正常时间使用,学校不会干涉。但晚上熄灯之后,再使用手机,学校就会进行管理。记者了解到,乐山一中禁止手机入校的规定实施6年多来,一共收缴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300多部,最近这一学年中,收缴手机40多部,数量在逐年下降。对于收缴上来的手机,学校都进行了统一登记管理,等到学生毕业后归还。

专家建议

根据学生特点找方法

观点、制度和心理学齐上阵

当下手机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品,这也让很多人成为“手机控”,学生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手机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信息和方便,但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

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如何科学地对校园手机进行管理,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学校,这都是对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一项挑战,也是对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与教育理念的考验。

网友“蜀山无名”提出了他的想法,通信公司既然能研发出老人的专用手机,是否也为学生们专门研发一款学生手机,集打电话和词典功能为一体足矣。

在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高德全看来,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工具来使用,本身并没有好坏的说法。但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上来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特点去寻找疏导方法,一是引导学生观念上的改变,二是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三是从心理方面进行干预。“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真诚地沟通了,让他们认识到这件事的利弊,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究、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他们还是能够做到正确使用手机的。”高德全如是说。

乐山外国语学校心理学教师段嘉青也呼吁家长朋友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用电子产品,多和孩子沟通,跟孩子一起玩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感受,因为父母与孩子在交流和玩耍中,孩子能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