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本报记者邓里文/图
书法家彭南勋自号“渔夫”,用他的话说,自己退休前在井研县鱼种站工作了20多年,用这名字比较贴切。彭南勋博学多才,缘于充满书香的家庭和博学的父亲给他的熏陶。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就喜爱诗词音乐,并对书法艺术研究颇深。“‘南勋’二字,是父亲根据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诗句而取名。”从此,他在诗、书、画等的天地里默默耕耘,开始了他的多才多艺和书法人生。
书法表达爱国情怀
彭南勋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小的时候,梦想当一名画家,但因自己‘色盲’,难以用七彩之墨‘彩绘江山景色’,于是‘弃画从书’,潜心研究书法。”篆、隶、行、楷书法艺术,在彭南勋笔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细读南勋先生的书法作品,小篆的精巧、钟鼎的厚重、唐楷的端庄、行草的流畅,更能够看到他笔走龙蛇的潇洒和随性。”这份潇洒和飘逸,是彭南勋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读和研究的成果。南勋先生说,20岁时爱上小篆,在习练的过程中,感觉小篆太过拘谨,而金文则很潇洒大气,特别能够彰显出自由和灵气,且字体大小参差有致,与他脾性很对味,于是潜心研读习练,不仅如此,他还远学唐楷、苏体、赵体,近临何绍基、于佑任等名家书法,终于形成了他潇洒大气、文质神妙、沉稳深邃且不失灵动飘逸的书法特点。每每观南勋先生创作,都会让人连呼过瘾。
2013年的端午节,井研县老年人诗书画协会的庆祝活动中,现场提笔运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两幅书法作品,便先后展现在观众面前。“《大象无形》这幅书法作品,行草书出的‘大’字,统领全篇,写得畅快淋漓,为后面三个字作了很好的引领和铺垫;‘象’则用篆书的形,行草的体来表现,显得流畅又不失沉稳;而‘无形’二字则用行草,让整幅作品尽显灵动和飘逸。”“《大音稀声》的布局和点划结构也同样让观者叫绝。而篆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则笔势矫健有力、字体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加之自然天成的沙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还看到其用书法表达出的一腔爱国情怀。”同行如此评价。
浪漫深邃如诗如画
彭南勋用行草作的《人生三境》作品,不仅给人非常浪漫而诗意的内容,还能让人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读着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的佳句。再体味书法家彭南勋从运笔、谋篇布局、点、线的有机结合、字的间架结构。品到了书法家用笔沉稳、严谨而不拘谨,洒脱随性而不失灵气,于法度中求新,于法度中寻求书法艺术美的真谛。
彭南勋的篆书《周鼎商盘现蝌蚪,名山大泽出文章》作品,则用绘画的语言,将字的形与神有机结合,加之音乐的流动感,观之沉醉其中,如余音绕梁,久久回味。“从彭南勋的作品中,不仅读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读出文学的浪漫、哲学的深邃。对书法中的笔法、力度、章法的体悟和历练,如诗般温润、如画般灵秀。”
书法人生愉悦生活
“真正好的书法,是能够雅俗共赏的艺术,我们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感受到了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秦砖汉瓦、竹木简文字中,体味到了一种天趣和朴拙无华的雅趣,如果自己没有深厚的文化,是欣赏不了的。”彭南勋告诉记者。“自幼喜好诗文,《四书》、《五经》、《楚辞》、《史记》一直伴随了我半个多世纪,至今也犹读如往。”
“谦虚而又低调的书法家彭南勋,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精通诗文,如今成就了自己的书法梦。他的书法除了线条美、意境美,更表达出了独有的诗情画意。”同行们如此称赞彭南勋的书法和艺术修养。
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如此评价书法创作:“二分笔墨三分看,余事还须多读书。”彭南勋习练书法也正是严格遵循了此法。在书法创作的路上,他执着追求着、快乐着,他创作出的佳作,不仅愉悦了自己的生活,也让大家在分享愉悦的同时,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正如他最近写的一首《七十初度》:“消闲还藉读书功,已似残灯焰不红。年纪益增学亦退,得非真个老顽童。”年近七旬的彭南勋,仍如青春年少般沉醉于书的海洋,创作着积极向上的书法作品,彰显着一个书法家的真性情。
彭南勋对书法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境界,他把书法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和享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天‘看书、写字、吟诗、作词、拉小提琴,’这个习惯坚持了多年。”“渔人共留滞,水鸟自喧翔。”是他追求一种渔舟唱晚的恬淡与闲静。看得出,书法家彭南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他的生活是如此精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