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拜年与喝年酒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老万

在行文前,先训个诂。暖和酒这个和字,在这里读乎,跟打麻将和牌的那个和一样读。这是大概流行在鄂东地区某个区域里的读音。至少在新洲东半县,就这个读法。因此,当很多人在为麻将和牌的和,是写作和还是胡,争执不下时,我常撇着嘴说,和平的和。——俺自小就晓得的。

再说暖和酒。这其实就是喝年酒。农历腊月三十一过,就是正月初一。传说中,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大年三十夜就要出来吃人。但年怕火,所以人们通宵烤火守岁,不时放爆竹相互通信息,直到天明。熬过大年三十夜,见到初一的太阳的人,算是过了年关。

在新洲东半县,正月初一就要开始拜年。但初一只拜湾下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嘛。初一起个大早,讲礼性的人家,男主人带了孩子们挨家挨户地走动,作揖打拱地拜年问候。小时候很喜欢拜年。走到哪家,都准备有零食。到了人家屋里,大人作揖,主人陪同作揖,算是还礼;小伢们则对着神龛磕头。几个头磕下去,膝盖生痛,但得到的瓜子、花生、甘蔗、糖果、苕干、京果、烟,把新衣服的几个口袋装得鼓嘟嘟。

湾下拜年,没有暖和酒喝。喝暖和酒,要到亲戚家。

初二开始,到亲戚家拜年。还是一大早就起身,赶早,喝头道茶。起初是步行,亲戚多的人家,要好多天才拜得完。乡下有个说法,正月十五前拜年都作数。后来,有了自行车,大大缩短了拜年时间;再后来,有了摩托车、汽车,就更是快得不得了。往日好多天的拜年活路,一天就搞定,急忙忙回来打牌、游戏。

还没有自行车的时候拜年,一大早,打开门,只见白雪茫茫,铺满田地。通往各个村庄的道路上,人流密密麻麻。全是男人,女人一般不准出门,让男人撞见,说是触霉头,要挨骂的。男人们彼此撞见,都是附近的,认得。

拱手问候:“年过得好吧?”拱手答曰:“好啊,你也好!”

拱手问候:“到哪里去喝年酒啊?”拱手答曰:“家婆里去!”

一般的拜年,从最亲的亲戚开始。爷亲有叔,娘亲有舅。也就是说,父亲这边最亲的是叔伯,妈那边最亲的是舅舅。因此,拜年最先去的,就是叔伯和舅舅家。叔伯大多在湾下,初一就去过了。初二出门,走的第一家就该是家婆里,舅舅家。

一到拜年的时候,亲戚们算着距离,什么时间,什么亲戚该到了。若是那个时间没到,亲戚就会怀疑:先到别家去了?是不是不走了?如果过了时间,该来的亲戚还没来,主人就更犯嘀咕了:今年是哪里礼数不到,得罪了亲戚?如果一直到正月十五过了,亲戚还没来,也没有托人带信说缘由,主人就明白了,这个亲戚今后不会再走动了。来年拜年,就嘱咐自己家的人,不要再去了,人家不跟我们走了。小的时候家里穷,很多亲戚就这样慢慢疏远,没有来往。最亲的甚至有姨大(姨妈)家。

初二拜年的中午饭,很讲究。再怎么贫穷,主人也要装面子。肉糕、圆子、刲鱼、荸荠圆子、绿豆圆子、漂圆子、栗米炖鸡、红糖糍粑、煎鱼、牛肉萝卜、羊肉萝卜等,满满一大桌。酒呢,是正宗的粮食酒。喝之前,要将酒倒在酒铫里,放在炭火盆边,温热后再倒在小瓷酒盅里。那粮食酒热后的味道,辣辣的,香香的,酒味直往鼻孔里冲。不说喝,一闻,心里自生出暖意。

坐席也很有讲究。一张八仙桌,靠墙那边的是首席,只摆两张椅子;首席对面是次席,也只摆两张椅子;主人一般背对神龛坐,称为上席,陪客。上席和对面的下席,都摆三张椅子。谁坐哪个位子,要按照一定的大小、亲疏关系来安排。乡下礼仪有时候挺复杂的,既要讲身份地位,也要讲亲疏贵贱。被安排坐首席的人,往往要谦虚很久。一桌席,牵来扯去,很久才坐得下来。有的人家不会安排座位,要得罪亲戚。妇女儿童一般不上桌。或端了碗在灶房吃,或另摆一张小桌吃。

过去喝酒,劝得不厉害。亲戚间相互牵礼,你一杯,我一杯,喝酒吃菜,既热闹,也不失体面。如今,各地酒风大变。坐上酒桌,就身不由已。每个人都说讨厌劝酒,每个人最后都是帮凶和受害者。酒桌上不喝倒人,那是不罢休的。

好多年没在老家喝过暖和酒了,不知道乡风及酒风,还如此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