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光荣:13年义务理发献爱心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乐山日报
-->

■吴光荣口述

本报记者曹江帆整理

我叫吴光荣,今年63岁,来自乐山城区上河街道办事处兴发街社区。13年来,我坚持定期免费上门为困难邻里理发,做好事。近年来,我先后被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乐山市十佳老年志愿者”的光荣称号。去年,我还被评为市中区第二届道德模范中的“助人为乐”模范。

1971年,我在服务公司参加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理发生涯,这一干就是40多年。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考取了三级理发师,还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说起做好事,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更是一名党员的责任。那时,我自己负责公司所属的一个理发店。2001年,我所在的公司解体,自己也下了岗,于是我便开了间理发店,当起了个体户。以前的老主顾都会来光顾,理发店的生意还不错。

在我的理发店里,如果残疾人和困难户来理发,我从来不收钱,有些还会上门服务。记得2011年,我们社区的离休干部王大爷因为患脑血栓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社区党总支组织到医院去看望他,看着病床上的王大爷,我就萌发了上门免费为他理发的念头。第一次上门时,考虑到王大爷病情严重,我理发时格外小心,足足理了一个小时。王大爷和他的家人都很感动,执意给我理发费,最终还是被我谢绝了。同时,我还作出承诺:每个月上门为他理发。3年来,从没耽搁过。

除了王大爷,我定期上门去义务理发的还有老罗、包大爷……有时还会给他们带点水果、送些钱。只要了解到社区里有行走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以及家庭困难的人,我都会主动上门义务为他们理发,哪位老人头发长了,该理发了,我都熟记于心。

有时还有其他社区的人来找我,不管谁提出要求,我都没拒绝过。具体去过多少户,我自己也记不清楚。这么多年的义务理发,我也体会到了老有所为的价值,感受到了用钱买不到的快乐,所以这件事我要继续做下去。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武警乐山支队官兵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十分感动,很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干就干,我来到武警乐山支队办公大楼,找到相关领导,了解到他们因为人手短缺,官兵们剃头成了个难题,我就表明上门为官兵理发的来意,得到支队领导的支持。从2008年一直到现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都会出现在武警乐山支队机关理发室,自带理发工具,不收费,义务为武警官兵们理发。时间长了,我和官兵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一次理发时,山东籍战士小王无意中流露出心中的抱怨,他时常感到在部队没有意思,认为自己走错了路,什么也不想干,干什么都没有激情,牢骚满腹。我就一边为他理发,一边向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讲自己义务理发几十年的心路历程。我告诉小王,“人的这一生要活得有意义,但活得有意义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一定是流芳百世,小小的岗位也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关键要看心态,心态摆正了,你会觉得你所做的事有意义。”小王深受感触,改变了认识,训练和工作成绩突飞猛进。

除了义务为大家理发,作为社区居民小组长和一名党员志愿者,我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社区大街小巷,谁家有困难,哪位居民需要帮助,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今年春节前夕,小区居民向我反映,小区的下水道堵塞了,希望能得到疏通。得知情况后,我买来水泥,借来工具,一个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疏通了下水道。

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帮助社区清扫大街,引导小学生安全过马路,尽我所能为社区做好事。做这些事情我非常满足,因为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

我的故事很平凡,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这些事,对我来说都是举手之劳,能够帮助到别人,我也很快乐。

记者点评:

平凡中默默奉献,点滴间彰显精神。吴光荣,13年来,他坚持定期免费上门为困难群众理发,并热心公益,帮助他人,他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