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江帆文/图
11月4日,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宜宾隆重开幕,来自全省各民族的体育健儿齐聚宜宾,在竞技体育的大舞台上切磋交流,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我市84名运动健儿在本届省民运会参加了民族式摔跤、射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苗族手毽等6个竞技项目以及表演项目。连日来,我市代表团的运动员全力以赴,取得不俗的成绩。
乐山队获陀螺男子团体一等奖
比赛时,陀螺如出界或停止旋转,则停止计时。打陀螺比赛极具观赏性,我市运动员矫健的身姿、优美的动作,体现出自身的技巧和平日训练的功底。11月6日下午,宜宾市南岸体育馆内人潮涌动,精彩的陀螺比赛场面异常激烈,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围观。在陀螺男子团体比赛中,来自我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李罗叶、吉言曲叶、甲石江坤出战,在这项最为精彩、最富悬念的比赛中,三人力克群雄,夺得团体一等奖。此外,我市女子陀螺团体比赛获得二等奖。
陀螺在佤、壮、瑶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在回、满、藏等民族中也非常流行。陀螺是少数民族运动会极具特色的竞赛项目,陀螺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团体赛为三人一组,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场地中间有一圆圈。比赛时选手用鞭绳缠绕陀螺,在底线向对方陀螺旋放击打,撞击之后,以自己陀螺旋转时间较长或将对方陀螺击出场地为胜。
我市陀螺队教练胡洋告诉记者,参加本届陀螺项目的6名队员均来自马边彝族自治县,他们都是在校的学生,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15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大家平时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在赛场上,他们克服了经验少、身体单薄的不足,大家顽强拼搏、积极配合,体现了本届运动会“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主题,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表演项目深受观众好评
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历来是民运会上的亮点。11月5日—6日,四川省第十四届民运会表演项目在宜宾学院体育馆开赛,各代表队为现场观众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乐山队表演的《甘嫫阿妞·依核迟》,令现场观众耳目一新,受热烈欢迎。我市表演的队员都来自乐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们以彝族的九十九个山寨推荐出九十九个彝族姑娘参加织布比赛为背景,反映了彝族姑娘们的心灵手巧。甘嫫阿妞就是这个舞蹈的主人公,她向现场观众展现了乐山小凉山彝族姑娘的美丽和智慧。演出刚一结束,现场观众和评委中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场上各族运动员斗志昂扬,场边的观众兴致勃勃,运动员们惟妙惟肖、精彩绝伦的表演一次次把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担任乐山表演队总编导的程书仿告诉记者,乐山表演队从今年8月份开始训练,演出队员共26人,在此次比赛中,表演项目以《甘嫫阿妞·依核迟》、《约惹鲁》和《阿依蒙格》3个精心准备的项目亮相宜宾,在比赛中,队员们不畏强手,敢于发挥,力争通过对彝族民俗风情的全新演绎让人了解一个生机勃发、充满向上精神的民族。
各个比赛项目全面开花
除了陀螺、表演项目,其余参加省民运会的运动员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在民运会各项赛事的比赛中,我市的参赛选手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其他项目的比赛中同样有出彩的表现。
射弩项目于11月4日下午在宜宾市三中正式开赛。在射弩比赛现场,比赛也格外紧张,选手在裁判员的一声哨子响后,拉开手中的弩,几次拉开弓弩之后,比赛结果呈现在靶心中间。裁判们检查完结果后,开始计分。最终,我市在射弩的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分别获得射弩标准弩混合团体二等奖、射弩传统弩混合团体三等奖、标准弩男子立姿二等奖、标准弩男子跪姿三等奖、标准弩女子跪姿三等奖。
11月6日下午,在南岸体育广场举行的四川省第十四届民族运动会的高脚、板鞋竞速的比赛火热进行。板鞋竞速是三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所以这项体育项目是民运会上最需要默契的项目,队员之间稍有不协调,轻则板鞋脱落,重则人仰板翻。在板鞋竞速比赛中,我市女子组夺得女子100米比赛的三等奖、男子组获得板鞋竞速60米三等奖、男子2×100接力二等奖、男女混合4×100米三等奖。此外,在高脚竞速的比赛中,我市选手收获了高脚竞速男子2×200米接力二等奖、高脚竞速男子100米三等奖、高脚竞速4×100米混合接力三等奖。
苗族手毽为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新增比赛项目。11月4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苗族手毽”项目在宜宾市珙县体育馆正式开赛,共有8个代表团组织了78名运动员参加项目的角逐,我市10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虽然我市在此项比赛中失利,但选手们感觉收获很多。参赛队员沙玛一者告诉记者,首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让他开阔了眼界,也学习到了很多比赛的经验。
据悉,本届运动会将持续到9日结束。截至11月7日上午,我市在6个竞技项目的比赛中已获得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成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