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才
“穿牛鼻者,彝域地名也。借山水之势而取象,源农耕之乐而明意。茶马古道之驿,洪荒天籁之境也。”这,是著名诗人牛放在《穿牛鼻说》中的一段开篇之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穿牛鼻来龙去脉的经典妙语,可谓一语道破此地奇妙绝伦的天机。
前不久,我应约为《四川文学》中旬刊2014年第5期封底书写了“穿牛鼻景区”简介,可以让读者诸君对此地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现原文照录:“穿牛鼻景区”位于小凉山脉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荞坝乡境内,距马边县城20公里,距乐山市区188公里。景区集“自然山水、生态奇观、垂钓胜地、养生天堂”为一体,山体酷似耕牛卧水,荞坝河绕山而过,形成四面临水的绿色岛屿。景区内有上天赐予的“中国版图、老君显形、穿牛弥勒、沉鱼落雁、刺猬戏水、青蛇下山”等由岩石、山峦、河流、生物自然形成的生态奇观。这是一处让你走出喧嚣,融入山水,真正回归大自然的世外桃源。
“穿牛鼻景区”是上天赐予马边的生态景观,是原生态自然山水与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巧妙结合。走进“穿牛鼻景区”,那绿荫、灵性、奇妙的“三大特色”,必定会令你惊叹不已。
首先是它的绿荫。“穿牛鼻景区”现有的地段,是四面临山的一水一岛。景区主要集中在那条“耕牛”背上。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绿荫之岛。良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使这里的植被皆称翠绿之绝境。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林覆盖四周山际,遮云挡雾,铺天盖地。树干最大的有脸盆大小,最小的仅有拇指般粗细。清澈透明的细细山泉从山上缓缓渗出,为众多的灌木丛林不断补充血液,增添营养;铺天盖地的灌木丛林又为缓缓流淌的山泉遮风挡雨,站岗放哨。它们互为补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当游人置身绿荫丛林之内,面临清清河水之时,透入心脾的清爽扑面而来,一种进入“天然氧吧”尽情呼吸的酣畅之感便会迅速溢满你的全身。
其次是它的灵性。“穿牛鼻景区”除一地绿荫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特色,便是它的自然水源。发源于黄连山脉的荞坝河水(古称黑水河)环绕其间,自然形成一个长1300米,宽50米,最深处13米,平均水深3.5米,呈“U”字形状的天然水域。这清清的荞坝河水,好似一条天蓝色的腰带,优雅地缠绕于“耕牛”肚皮一周,为满目皆绿的这处圣地增添了无尽的灵气。两岸高耸入云的青山因一河清水的碧波荡漾更显伟岸,一弯清澈见底的荞坝河水因两岸青山的苍劲挺拔更见柔情。“柔情似水”,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第三是它的奇妙。“穿牛鼻景区”的神秘,除了天然形成的青山绿水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与生俱来、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若干年来,由于受大自然风刀霜剑的打磨和雕琢,以及山峦的起伏交错,岩层的风化演变以及山洪河水的冲刷洗礼等多种原因,大自然给这个景区馈赠了不少奇妙绝伦的稀世珍宝。目前已经发掘了“中国版图”、“老君显形”、“穿牛弥勒”、“沉鱼落雁”、“刺猬戏水”、“青蛇下山”等“六大天然景观”:
——位于荞河右岸景区出水大坝种处、倒悬在岩壁上的因风雨侵蚀而形成的一幅天然景观:只见四周黑褐色斑痕环绕,从岩石正中凸现一处白色的画面,类似形象逼真的一张中国版图。
——位于景区中心地段悬空石壁上,因多年风雨侵蚀形成的一处由青黑色苔藓打底,下边绿色小叶环绕衬托,灰白色影迹居中为主题的一个人影,正如惟妙惟肖的太上老君形象,让人称奇。
——位于景区中心地段悬空石岩下,紧临岩壁,由石岩外凸自然形成的宽7.6米、高4.3米、厚1.7米的一幅大肚弥勒图像,那庞大浑圆、光滑如镜的肚子,那圆圆下陷、若隐若现的红红肚脐,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恰似“穿牛弥勒”,令人叫绝。
——位于景区中心位置半山岩石上一大片红砂石岩,在四周树木和草丛的掩映之下,这处红砂石岩中间突然呈现一处扁长扁长的白色岩体,形同一条静卧岩壁的巨大岩鲤。更为神奇的是,在这条岩鲤的后半截,居然由一处干涸的黑色水迹绘制成一只展翅高飞的燕子。面对这幅天然壁画。前来此地的艺术家们形象地把它称之为“沉鱼落雁”。
——而处于景区下游河段左岸、凸现在水面上的一座由岩石形成的小岛,尖尖岩石经风雨侵蚀演化形成前小后大、表面寸草不生的前端,状如刺猬头;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是状如刺猬针刺的野草,将四分之三的身躯露于水面,完全就是一只刺猬正在河中悠闲戏水。
——还有位于景区荞河左岸出水大坝之处、倒挂在岩壁上的一株不知名的古树:那长达5米、水桶粗细、下大上下、裸露在外的树干好似火烧般的半黑半明凹凸不平、形同蛇皮。在乱草丛中忽隐忽现,活脱脱就是一条拨开草丛穿行下山的青龙……
这些来自大自然巧夺天工的上苍之作,为“穿牛鼻景区”的经典和离奇,再次披上了一条更加神秘的多彩面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