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英文/图
所属餐厅:和记豆汤饭(地址:乐山城区岷河中街江南人家小区外)拿手菜:豆汤饭红扒猪脸干锅系列推荐人:网友“棉花糖”推荐理由:豆汤饭营养又养胃。
时间进入炎炎夏日,吃饭这个日常事务逐渐也成为一个力气活儿,流着汗去吞咽干米饭?太费力气了。喝稀饭?感觉又不是那么管饱。能否有一种主食能够营养和美味兼得呢,看上去,有一种名叫豆汤饭的东西就是不错的选择,在乐山城区岷河中街江南人家小区外,“和记豆汤饭”比起大路货的稀饭,里面不仅蕴含了丰富营养更是给食客带来不同的醇香顺滑口感,美味也尽在其中了。
走南闯北
学习和坚持让他艺有所成
和记豆汤饭的老板叫章勇,43岁,和其他饭店的厨师一样早早入行,他在18岁就去了当时的乐山城区八仙洞宾馆,在那里,他逐渐领会了坚持和学习带来的好处,“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先从小事做起,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自己领会贯通,才能有所成就。”在和章勇的对话中,他反复提及“学习”和“坚持”两个词,在他看来,正是这两样东西一直在背后支撑着自己,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年轻的章勇对于知识的渴求更异于常人,很快他开始了在中国大地的行走,在北京、沈阳、深圳…天南地北的闯荡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更加深了他对饮食文化的理解,这对他厨艺的积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湘菜、鲁菜章勇都能略知一二,与原本就精通的川菜融会贯通后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也从最初在厨房帮杂的小工,成长为乐山城区金叶酒店的厨师长,随后这八年的时间,章勇手下统领着两百多号厨师队伍,2003年,首届“乐山名厨”评选,章勇名列其中。荣誉的背后,是其永不放弃的学习和坚持。
落叶归根
重起炉灶潜心老本行
对厨艺的认识与储备达到了巅峰之后,章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进一步,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朋友介绍他去成都,入股一家餐厅做管理,“我当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因为我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既然是做管理,不可避免就会遇到许多人事和经营上的考量。一年半的时间,章勇完成了自己对经营一家饭店所必须的经验积累,也完成了从职业厨师到职业商人的转变,因为对乐山生活节奏的怀念,他回到了家乡。
其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章勇自己也明白,厨艺经验和管理技能都日渐丰富的他,最适合的,还是开一家餐馆。在乐山城区滨江路,章勇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也就是现在和记豆汤饭店的店址,至于主营什么,他心里早有打算——豆汤饭,“成都当时有一家名为71号豆汤饭的餐饮,在当地卖得很火”,章勇说,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当“卧底”,以吃的名义去偷师学艺,终于等食客散伙,他逮住了跟厨师套近乎的空当,几次打烟搭讪,几次推心置腹的聊天,章勇赢得了进厨房学艺的机会,当然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特别是当他持之以恒的去耐心准备后,豆汤饭现在在乐山的火爆,也就不足为奇了。
致力推广
豆汤饭里孕育的营养美味
章勇的和记豆汤饭成立于2010年,开业之初,店里的生意就火爆异常,这和他敏锐的商业嗅觉、精湛的厨艺密不可分,当然,天道酬勤在他身上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一年之后,他又在乐山一中附近开了一家分店。二十余年的厨师生涯,他把天南地北的饮食精粹都融入其中,配菜里足有上百种他做厨师积累下来的经典菜式,主营的豆汤饭也由原本的单一品种增加为七八个口味,生意火爆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记得有一次,附近小区来了对小两口,记得当时是在上午10点过,他们坐下来就告诉我,之前已经慕名来过四五次,都是因为客满没吃得上,那天专门错开饭点来尝鲜。”章勇说,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来自中华饮食营养研究会的客人,他们事先并没有表明身份,在吃完豆汤饭的几周后,很快一个印着“全国绿色营养健康餐饮示范企业”的名匾就从外地寄了过来。章勇觉得,从民间到官方,豆汤饭能够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和其中蕴含的美味健康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对他不断学习和坚持的最好认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