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智薇
雁江,孕育了35000多年前巴蜀人类的先祖——“资阳人”,走出了沱江文明第一步,它是“蜀人原乡”。
雁江,境内一江七河十八溪,林木绿化率41.36%,气候舒适宜人。近年来,这里先后生活过1327个百岁寿星,它是“中国长寿之乡”。
从“蜀人原乡”走到“长寿之乡”,雁江人继往开来,35000年生生不息,始终在这片土地上为打造一座“幸福怡然”之城不懈奋斗。
历史古城焕发新生机
“蜀人原乡”走向“长寿之乡”
半个多世纪前,雁江区九曲河畔掀开泥土,“资阳人”头盖骨重见天日。作为中国发现的早期真人类型,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南方人类的代表,“资阳人”被认定为目前已知在四川地区生活的最早人类。35000多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沱江流域人类文明史。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文学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古三贤”,抗日名将饶国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现代作家邵子南、革命烈士余国祯“今四杰”,造就了无数文韬武略之才。这些名字如同历史文化长河中闪闪发亮的一颗颗明珠,历经时间的洗涤,愈加闪耀。
一代代雁江人始终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古有西汉时期“王褒伏墓,怕惊母魂”的孝子、书法大家王褒,今有“全国孝敬亲老之星”“传承忠孝文化、践行六个老有”的砖瓦厂工人、土家儿女谭小林。当地盛传一句话,“古出孝子,今出寿星”。
如今,行走在街头巷尾,在田间地头,在公园菜市,随处可见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孩子讲述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人们难以想象,在雁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的高达111岁。正是这些人带着历史的印记,成为新时代雁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2013年,雁江区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全省第3个长寿之乡。雁江区110万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就有23.5万,百岁老人多达95人。
伴随着“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的诞生,乡村观光游、生态农业体验和长寿康养游迎来了蓬勃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乡村旅游点175个,明苑湖休闲农庄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老龙潭养生庄园被授予“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改善民生全面发力
群众不断增加“获得感”
老人们吃得好、睡得好,延年益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服务和人居环境。
修建日间照料中心,发放老年补贴,被评为“长寿之乡”后,雁江从健全机构、推进长寿工程、倡导敬老尊老理念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探索“长寿”的秘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该区已建成养老机构87所、日间照料中心65个,为1.35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成功创建“四川省敬老模范示范区”。
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养老仅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为增强雁城百姓的“获得感”,该区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力,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领域社会事业,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作为全省工作的“头等大事”,脱贫攻坚战在雁江率先打响。
雁江区临江镇太子村村民李明仲因病致贫,2016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该区推行的医疗扶贫政策。“我现在病也医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感谢这么好的政策。”如今,李明仲的疾病不仅得到了医治,还建起了40平方米的鸡舍搞养殖,每年盈利2万余元。2016年,全区实现17个贫困村退出,3.8万人脱贫。今年,预计17个贫困村退出,8126人实现脱贫。
教育强区深入实施。2016年,绵阳中学资阳育才学校二期工程竣工投用,新(扩)建城区学校12所、乡镇幼儿园22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72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雁江区妇幼保健院与华西第二医院建立区域联盟医院关系,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城东新院一期竣工投用、二期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285个,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长寿文化艺术节、百威英博啤酒节、小龙虾美食节、荷花节、桃花节、玫瑰花洋伞节等一系列节会活动,进一步彰显了雁江文化魅力;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466个,社区书屋62个,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实现恢复重建,农村文化基础配套更加健全。
翻开雁江区重点工作计划,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仍是重中之重。今后,雁江将围绕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等。136万平方米安置房、1033套保障性住房、786户农村危房改造、255张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正在来的路上。
新区建设生态优先
打造美丽怡然幸福新城
今年5月,沱江雁江段最后一批网箱养鱼渔民迁徙上岸。这个曾经为当地农民增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行当,如今因为造成环境污染被全面取缔。不少渔民在政府的支持下搞起了池塘养鱼、果树种植,转型成为了绿色产业的经营者。
今年以来,雁江积极主动迎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中央督察组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区行动,通道、产业、集镇村庄绿化等“七大工程”深入实施。启动实施全域水系治理,17条河流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沱江河、阳化河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同步开展。
效果立竿见影。在老城区,乱停乱放不见了;油烟污染、噪音污染少了;娇子大道、沱西滨江路堤景观带改造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在乡镇村舍,秸秆、纸袋统一回收利用,门前的水沟不臭了,养猪场建起了化粪池,原本臭气熏天的粪堆成了蔬菜瓜果最好的肥料。
今年以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2.8%,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沱江干流3个监测断面9月均为Ⅲ类水质。
而在新建的城东新区,绿色发展的理念更是被摆在了优先位置,从建设初期就一以贯之。目前,城东新区已建成城市绿地生态体系40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6%,成为整个新区的“生态绿肺”。占地850余亩的字库山公园一期、二期已经建成投用,14公里的滨江路堤景观带、污水处理厂、高铁站前北广场、航向九义校、雁江区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25个逐个完成,城市路网基本成型,建成城市骨干道路近100公里……
今年上半年,该区依托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幸福谷、晏家坝万亩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九曲禾川、龙洞湾等乡村旅游景点举办首届桃花节、首届小龙虾美食节、首届荷花节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百万游客观光,实现旅游总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幅21.31%。
经过全面改造,如今的雁江,已经一改过去的“土气”,成为了“乡愁”的安放地和不少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一座美丽幸福怡然新城,正从人们的“憧憬”一步步变为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