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有这样一位“引路人”,他出现在我们最懵懂之时,最痛苦之际,最无助之边缘,传道、授业、解惑,将我们引向光明。
每一位老师,都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无论他是严厉的、温婉的,亦或是年轻的、年长的。今天,小编为您献上鲁迅、冰心、汪曾祺等名家笔下的老师,重温那份难忘的师生情。
鲁迅:他是最使我感激的人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结识的日本老师,他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治学严谨,对鲁迅非常关心。当时鲁迅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学习非常刻苦。他给予鲁迅的鼓励是极其珍贵的。
冰心:我永远忘不掉的老师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
——冰心《我的老师》
学生时代的冰心数学基础差,上中学后倍感学业压力。这位数学老师T女士,在冰心学习上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是学习上的辅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依偎。
汪曾祺:沈先生教书不怕麻烦
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和沈从文这对师生彼此欣赏,早已成为文坛佳话。老师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不止是写作一途,还有他之后的人生。沈从文常说的“耐烦”,对人生要永远保有热度,“千万不要冷嘲”,“在事业上有以自现,在学术上有以自立”等等,都对汪曾祺有极大的影响。师生情意相通、惺惺相惜,是文脉的接续,更是人格精神的传承。
梁实秋:他传授的,我至今受用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的启蒙对梁实秋的文学成就影响深厚。徐先生教会他的写作技巧令他受益终身,及至梁实秋成名后仍念念不忘:“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这位老师的教诲。”
结语: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懵懂青涩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你还记得,那些年,教过自己的老师么?
小贴士
教师节常识
尊师重教是中华传统美德,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成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据“文艺星青年”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