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蒲敏
没有绿化资金?政府出一点、市场出一点、融资贷款一点。
没有绿化项目?把问题找出来,把解决方案提出来,把“1+7”方案体系建立起来;走出去学习,把融资经验带回来;新策划包装未来5年绿化项目工程资金达60亿元。
去年以来,围绕市城区70座生态类保留山体,把灌木林改造成树林,把零星荒坡新造成林;把城市建设中形成的零星山坡断面都利用起来,见缝插绿,绿色资阳的本底越来越厚实。
披荆斩棘,大道开阔,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后世子孙福气绵延。
争先
绿化资阳下好“先手棋”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战略部署。
2015年11月,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重大决定。
2016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将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先后作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生产力功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全国上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在省政府作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大决定的时候,资阳,这座唯一连接成渝双核的中心城市在成都平原森林城市群中,却还是为数不多的未创建“森林城市”的市州之一。
据统计,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8.57%、活立木蓄积826万立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8.12平方米,是典型的丘陵区林业资源小市,面临着绿化总量不足、城市绿化品质偏低等严峻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省委“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重大部署,市委市政府迅即行动,把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生动实践,精心绘就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蓝图,率先吹响了“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号角。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完善,编制完成了《资阳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方案》和“森林城市、通道绿化、水系绿化、产业绿化、集镇村庄绿化、森林精准提质和森林资源保护”七大重点工程专项方案,形成了“1+7”方案体系。
2016年6月,该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同年7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市、县(区)、镇(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成为全省率先开展“绿化全川行动”的市(州)。
推进
突破瓶颈铿锵前行
2017年5月20日,百威啤酒入驻资阳6周年纪念日。企业将乐至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接到工厂,一起种下了40株柑橘树,用这样的方式宣传环保的理念,表达企业融入资阳经济发展,坚持环保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6月30日,资阳娇子大道的绿化改造工程没有因为周末而停歇。从成渝高速资阳收费站至九曲河广场,全程3公里左右的路段,绿化带已发生了改变,过去参差不齐、品种各异的树木相继被移除,草皮区域也被清除并重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泥土。年内,该路段的绿化改造就会全面完成,到时,“一廊、两段、八节点”的特色景观结构就会呈现在市民眼前。
2017年9月10日,安岳县通贤镇,年逾90岁的杨明德老人带着记者看他栽的树:2.8公里林荫道、1140棵观赏树……几乎是他一人之力,把当地的果园山、金刚寨变成了绿海。
个人行为、企业行动、政府引领、全民参与……无论形式,不分年龄。资阳的造绿运动就这样积极推进开来,随着“大规模绿化全市”工作的深入和推进,资阳过去的绿化问题也一个一个被摆上台面。
过去,城乡绿化行业分割、步调不一;过去,绿化资金短缺,林业行业因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深陷社会投资、融资难的困局;过去,造林空间不足,林业用地零星分散,成为制约造林绿化的因素。
“要搞好大规模绿化行动,关键是解决钱、人和管护三大问题。”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钱从哪里来?
政府出一点、市场运作一点、融资贷款一点。目前,市本级预算安排1500万元,雁江区预算安排2300万元,安岳县预算安排1511万元,乐至县预算安排1000万,让项目运行基本有保障。市场运作方面,则结合城中村改造、娇子大道及大千路改造、城区重要节点打造等实施一批PPP项目,在“森林城市”项目中突显成效。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性贷款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机遇,并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多次与省林业厅对接,与政策性银行沟通,全市包装储备项目28个,投资总额120.9亿元。
绿在哪里增?
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山体断面利用起来,将城市保留山体编号规划,开展绿化工作。截至2017年3月,市城区70座生态保护类保留山体绿化总面积20976亩,其中新造林5572亩。
人从哪里来?
我市正在掀起党政军民学、市县乡村组的植树热潮。发动群众义务植树,鼓励市民开展捐资赠绿活动;农户、专合社等组织群众民间造林;重大工程造林通过招标实施单位,组织专业工人造林。
后期如何管?
2017年初,雁江区根据城市规划区内15座生态类保留山体以“大叶麻竹”为主栽品种的总体绿化方案,结合“六统”绿化机制,建立专业工程队管护制度。分区新建简易蓄水池31口,统一将除草剂、化肥、生根粉等与水复配在一起,实施“一枪药”管护,充分增加水肥,改善土壤营养成分,提高麻竹成活率,又可抑制巴茅等杂草生长及繁殖,缩短成林见绿周期。雁江成为全面管护的示范。
见效
绿色生态资阳展现
从《资阳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内,美丽怡然资阳“蓝图”正在一点一点展现。
全市在推进城市、集体、农村“三位一体”全域绿化,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造”工作中,成效显著。有关数据显示,全市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7.3亿元,城市绿地率达到36.4%,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39%。“7+1”方案的执行效果初显。
森林城市工程推进有序。
推进森林进城,中心城区车城大道、松涛路、育才路景观绿化基本完成,凤岭公园、滨江休闲公园等绿化有序实施,皇龙片区、娇子大道、城南大道等城区通道景观绿化全面启动。乐至二环线交叉口至佛星岔路口段道路绿化、梅庵寺山体绿化、市民广场绿化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安岳贾岛路绿地、圆觉洞景区外围绿地等完成建设。实施森林环城,沱东字库山公园二期建设基本完成,雁江金竹湾、乐至娑婆山和南塔山等森林公园开工建设,乐至文笔山、万寿山公园启动规划,全市新建城周生态屏障5000亩。
城区保留山体绿化成效显著。
34个保留山体联系市级领导多次组织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研究造林绿化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并带头参加保留山体绿化示范。市级牵头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合力推进,城区70座生态保护类保留山体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效,新造林绿化任务已完成99.35%。
通道绿化工程深得民心。
雁江区完成G321、G351绿化53公里,乐至县实施G319、G318提质绿化39公里,全市完成板永路、金乐路等县、乡通道绿化115公里。
水系绿化工程践行“可持续”。
全市建成雁江沱东滨江路、乐至岔岔河、安岳龙台河等绿色生态廊道33.5公里,开展磨滩河水库、蟠龙河水库、八角庙水库等重要水源库区绿化4000余亩,建成水源涵养林地8个、完成绿化2707亩。规划了乐至盐湖湿地、玉龙湖湿地,安岳柠都河、城南湿地等7个湿地公园项目。
产业绿化工程谋长远发展。
坚持生态与经济结合、产业与效益并重的思路,全力发展特色经果、工业原料、花卉苗木、林产加工、森林康养“五大产业”,新增产业林8.4万亩,累计建成产业基地240万亩。
集镇村庄绿化工程求美求变。
推进“百村”绿化美化和生态扶贫,实施新农村绿化84个村,建成雷竹、核桃等扶贫产业林6.1万亩,认定市级绿化美化示范村29个、县级绿化美化示范村55个。
森林精准提质工程为绿添色。
提质扩面乐至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壮大安岳现代林业科技园区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巩固退耕成果32.38万亩,补偿公益林82.0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7.7万亩。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维护长效。
全面完成森林资源“二调”和林地变更,全市林地保有量265.3万亩。下达全市年森林采伐指标3.3万立方米,凭证采伐率100%。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2620株;查办涉林案件269起,案件查处率98.5%。去冬今春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就森林防火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市、县(区)和乡(镇)共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227次,开展暗访督查115次,连续20年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同时,开展森林病虫防治24.2万亩,成灾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美丽资阳需要绿色,怡然资阳更需要绿色。当灌木丛变成森林,当植树活动作为一种潮流,当绿色经济带来发展希望,当绿色生态成为一座城市资本……在经历之后,绿色生态已经深植于资阳人心中。
绿色,展示着资阳人的精气神,也展示着资阳城的生机盎然和蓬勃希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