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趁势发力谱新篇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资阳日报
-->

围绕全市内陆开放前沿区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临空经济区雁江区域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开放合作,积极培育高端制造、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不断增强雁江对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能力,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临空经济优势区”。

□肖鸥张运

2016年11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出炉,临空经济区由成都片区和资阳片区组成,其中资阳片区包括雁江区临江镇、雁江镇、松涛镇等部分区域,面积达99平方公里。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机遇和挑战,雁江区按照“思想引领、改革创新、充分开放、人才支撑”内陆开放前沿区建设总体思路,紧紧抓住成资一体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国家级天府新区布局战略叠加等有利的发展机遇,审时度势,加强与省、市对接力度,及时成立雁江区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加快“临空经济优势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蓝图绘就,砥砺奋进。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38亿元,年均增长10.5%。其中,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2%;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5亿元以上;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8亿元以上。

开放篇

合作引资增添发展动力

2016年11月3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正式开幕,展会期间,雁江区除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还举办了雁江区项目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圆满完成了龙泉驿区和雁江区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国际论坛活动,组织了客商会见、实地考察、现场观展、贸易洽谈等活动……本届西博会上,雁江区签约合同项目14个,投资总额达52.8亿元。其中,签约省外合同项目12个,投资金额44.8亿元。

雁江区按照内陆开放前沿区建设总体思路,紧紧抓住成资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开放合作,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区域合作力度,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级人才等高端要素,为“临空经济优势区”建设铸牢开放合作平台。2016年,全区引进项目25个,到位资金96亿元。

拓宽开放合作平台。随着雁江完全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东新区区位优势凸显,更多的企业选择到雁江发展。全区立足区位交通、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结合造车、医药、食品等“1+4+1”优势主导产业,精心包装晏家坝现代农业产业园、丹山万亩莲藕产业园、中和工业园、城东新区物流园、城东生物医药科技食品产业园、电子商务等优质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寻求多领域合作。2016年,雁江区新推介优势产业招商项目68个,总投资额约910亿元。

构建开放服务环境。雁江以省、市重大投促活动为契机,先后参加了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渝洽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制作了《走进雁江》宣传片、《蜀人原乡·长寿雁江》外宣画册、《雁江区投资指南》等外宣资料,利用新媒体,侧重展示雁江发展前景。收集整理雁江近300名在外知名人士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微信等方式,引导他们关注家乡,回乡创业发展。2016年,积极邀请40余批次客商前来考察,储备重点在谈项目18个,成功引进了聚缘发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新兴产业项目25个。

高效服务促进项目转化。以生物医药科技食品产业园、中和工业园、城东物流园、侯家坪工业园“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夯实“硬件”基础。通过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软件”水平。“软硬”环境的加快提升,有效促进了项目落地。2016年签约项目已履约项目23个,履约率达到92%;开工项目16个,开工率达到64%。

“全区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广纳群贤、激发活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区围绕建设临空经济优势区和人才队伍现状,坚持培养与需求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着力打造一支技术实用、高效稳定的人才队伍,为开放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区位篇

依托优势铸牢发展基石

2016年9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资阳市雁江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再次明确了全区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目标:以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临港概念转变为临港优势,实现雁江全域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无缝连接。

“对接天府、直通机场、区内循环、网络通畅。”雁江区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依托,加快完善铁路交通网络,实施成渝铁路扩能改造(资阳段)建设,规划启动成都经济区环线铁路、遂资眉雅铁路工作,做好成都地铁18号线从天府国际机场延伸至成渝高铁资阳站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构建客货分线与客货混线相结合的铁路运输网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建设,努力建设“一纵二横一环六连”公路网络和“三纵两横一环”快速通道网络,构建高速公路联网成环,快速通道辐射成网的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格局。

努力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支撑雁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重点推进临江22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骨干电网和配套电网联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城市配电网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供电水平。积极发展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实施畜禽粪便治理和沼渣沼液循环利用、农村沼气、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和高压输气管线建设、城东和城南输配气站建设、天然气CNG加气站建设,实施天然气通乡等工程,增强全区工业及城市居民使用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紧密对接全市航空都市发展规划,把城东新区作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丘陵特色、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生态江城’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一带、两轴、三片区’城市建设。”雁江区城东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加快壮大城东新区产业园区、全面推进配套功能完善,重点推动以高品质公办学校为主的教育园区建设、高铁高速带动的物流园区建设以及沱江沿线景观、商贸氛围打造,加速集聚城东新区商机人气,提升新区整体形象,打造资阳城市副中心,确保“十年成新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依托地域和产业优势,结合现有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基础,推动空港新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把祥符、临江、雁江、迎接和松涛等镇打造成临空产业重要承载区。

产业篇

转型升级彰显发展成效

“针对当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发展现状,雁江要结合实际,加强异地配套产业分工合作、实现临空产业错位发展。”2016年7月6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桑百川率研究小组到雁江开展内陆开放前沿区战略研究专题调研时支招……当前,雁江区充分利用临空优势,立足城东新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发展以航空物流、生物医药、航空食品、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

加快发展造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工业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形成重要的产业支撑。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设备和工艺水平。培育壮大新兴型、成长型产业,结合当前临空工业产业发展方向,瞄准新一代节能环保装备和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市场运用,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2016年,全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2%;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68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

全力推行农旅融合模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基地规模、技术标准、产品市场、模式多园的“四化”工作思路,以园区、基础建设为抓手,打好绿色生态、特色效益、休闲创意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业牌”,加快形成生态化、特色化、休闲化、效益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同时,为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和农业产品最大经济效益,坚持“政府引导、政企联动、市场主体、合作共赢”原则,整合商务、供销、农经等行业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充分利用空港经济平台,依托城东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现代运营、网络推广、数据挖掘等电子商务服务。打造“双核三基地九个集聚区”服务业新格局,利用新一轮空间布局的集聚效应催生雁江加快服务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步伐。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集聚优质航空服务业企业机构,吸引一批航空服务业功能性平台机构在雁江落户,把临空服务业打造成带动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新增长点。2016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5亿元以上。

当前,110万雁江人民正紧紧抓住成资一体化发展等有利契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尽责担当真抓实干,为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产业发展示范区、临空经济优势区,不断提升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雁江建设水平,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