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白
最近,听到一位邻居讲述自己教育孩子方面的苦恼:明明孩子做错了题,如果给孩子指出错误,他会烦躁哭闹很久;孩子如果要求买什么东西,一旦不满足他,他就要做出诸如摔杯丢碗、掀翻座椅等极端行为……其实,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较多见,有的甚至更为严重。
在新闻报道中,学生因为父母对自己有所批评指正就跳楼的悲剧确实让人扼腕叹息;孩子提出要求没能如愿就以过激行为要挟父母的事情也令人感到困惑。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有的家长采取了不尊重事实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养成了不愿面对错误和挫折的习惯,一旦面对错误和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应对。
其实,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比较粗暴简单,常常对孩子施以“棍棒培养”等落后的“教育”,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确实应该摒弃。如今,在反思过去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后,家长们也开始逐渐接受“赏识教育”“富养孩子”等家庭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这类家族教育方式得到大家认可,家庭教育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一个显著的现象仍然不容忽视:部分家长在“赏识教育”“富养孩子”的过程中,走向了盲目顺从、溺爱娇惯孩子的另一个极端。
家庭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地培养孩子采取积极态度面对错误和不足。
赏识教育提倡“多表扬多鼓励”,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的确是有益而积极的。但是赏识教育也要尊重事实,适当批评必不可少。如果把赏识教育片面地理解成只表扬不批评,认为只要一批评就会挫伤孩子积极性,那就不对了。遇到确实应该批评教育孩子时,家长还得以适当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千万不能带着孩子绕开错误和不足,给孩子未来之路“埋地雷”。
现在有的孩子拿到作业本时,只高兴看到红笔打的勾,看到打的叉就厌烦发怒,家长只好在错题下面用铅笔划横线,待把错题改好后再打上勾,这无形中会慢慢使孩子养成只喜欢表扬,反感批评,厌恶面对事实的习惯。家庭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具备基本的是非对错判断,不能对孩子施以“指鹿为马”式的教育。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养成珍惜荣誉的习惯,但不能引导孩子崇尚虚荣,这里面关键就是表扬和鼓励是否实事求是。如果把错误当成正确来称赞,把缺点当成优点来表扬,那样的“赏识教育”最终会适得其反。
客观地讲,不论你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都难以确保孩子以后不出现错误和不足。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面对错误和不足时,要有勇气积极纠错改进而不是“绕道而行”。家长如果一味地带着孩子“绕道而行”,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实在“绕”不过了,过去埋下的“地雷”就会“爆炸”,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多表扬多鼓励,同时该批评时也要适度批评,使孩子养成正确面对表扬与批评的习惯,这样的赏识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家庭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地培养孩子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
现在很多曾经“穷过”的家长开口闭口爱说“富养孩子”,认为自己过往的穷苦不能再加到孩子身上,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搞清楚“富养孩子”的“富”其实是指对物质上的宽裕保证和精神上的积极富有。如果把“富养孩子”片面理解成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略其精神富有,或是尽量顺从孩子的要求,忽略培养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习惯,这也是十分有害的。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怎么会没有挫折和困难呢?无论你怎样“富养孩子”,你都不可能保证孩子以后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可能会将就孩子的虚荣心,事事顺着孩子,让孩子尽量过顺境而没有挫折感的孩提阶段……但是孩子长大后,社会、单位、同事等是不可能一味地将就、顺从你的孩子的,孩子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
“富养孩子”没有错,适度的挫折教育也必不可少。只有让孩子逐渐养成直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习惯,他才能真正积极健康地成长,以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有应对办法,不会束手无策。
由此可见,不论是赏识教育还是“富养孩子”,都应建立在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对错观念和积极面对挫折困难的基础上。家庭教育也要尊重事实,尊重“是人都会有错误和不足”这个事实,尊重“谁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个事实,然后积极引导孩子从小习惯于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小习惯于克服挫折解决困难,只有这样全面的赏识教育和“富养孩子”才是成熟的家庭教育,才会尽可能避免孩子一遇到“事情”动辄采取极端过激行为的情况出现,使孩子一生受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