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雄本报记者朱涛
亲戚朋友总说他是“木脑壳”,村民们劝他:“你天天撑船又没得工资,有啥子干头嘛。”熊国才说:“撑船虽然辛苦,但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方便大家出行,我内心觉得非常高兴。”
熊国才,乐至县中和场镇江家湾村村民。一条船,一只桨,义务接送来来往往的村民渡河。这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以船为家,与水为伴,坚守二十年,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依然坚持每天摇船。
4月13日,在江家湾村3组,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他穿着朴素,皮肤黝黑,双手满是厚厚的老茧。我们坐下来听他细说平凡中的精彩故事。
接过哥哥的渡船主动义务摆渡
“我相当于是接我哥哥的班。”熊国才说。
原来江家湾村是没有水库的,后来为了保证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修建水库,水库修好了,用水有了保证,可水库淹没了以前的出行道路以及耕地,出行成了一大难题。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江家湾村筹资造了一条渡船,并先后请了当地两位村民作为摆渡人,其中一位就是熊国才的哥哥。熊国才说,他哥哥在接替别人摆渡时,已到土地包产到户的年代,摆渡也不再计算工分,但是为了方便大家,他哥哥就没有收钱,一直坚持义务摆渡。
1997年,熊国才的哥哥去世,江家湾村又面临着无人摆渡的情况。周围村民要坐船到对岸种地办事,孩子要坐船到对岸去上学,没有人撑船,咋办?
据该村以前的村主任,今年68岁的熊国清介绍,如果不坐渡船,沿着水库岸边绕行就得多走3公里路。正当大家为寻找新的摆渡人发愁时,刚满40岁的熊国才决定接过哥哥留下的渡船,主动揽下为村民们义务摆渡的责任。
二十年义务摆渡总是随叫随到
“他是个好人哦,一个人在这里撑了十多二十年船了,也不收一分钱。”说起熊国才,村民们称赞不已。
最让村民们佩服的是,熊国才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村民需要过河,总是随叫随到。
2013年10月的一天深夜,村民陈大秀突发急性阑尾炎,急需送到水库对岸的医院做手术。虽然已躺在床上休息,但听到陈大秀家人急切的喊声后,熊国才二话没说,翻身起床,立马上船划桨将陈大秀送往对岸。因救治及时,陈大秀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为表谢意,陈大秀的家人还特意给熊国才送上了感谢金,但熊国才婉言谢绝了。
二十年时间里,这样的事情不少。
回想当初,熊国才刚开始摆渡时,亲戚朋友和周围村民都纷纷劝他:“你天天撑船又没得工资,干啥嘛!”“你撑船又赚不到钱,婆娘都不好娶哦。”“干脆坐一次船,就收一次钱嘛!”……面对亲戚朋友和村民的劝说,熊国才只是默默坚持每天撑船,接送来来往往的村民。如今,亲戚朋友和周围村民不得不佩服他的坚持。
摆渡零事故要一直干到干不动
2012年,中和场镇为江家湾村硬化了2处码头,并新购了一艘生产用船,配齐了救生设备,让库区村民出行更安全。
“能把大家安全平稳地送过去,就是我觉得最高兴的事。”熊国才说,20年来,他的船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这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安全第一”是熊国才摆渡二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做事准则。不管是以前的木质渡船,还是现在的铁皮渡船,每天闲暇时,他就会把船靠岸,仔细检查船体有无松动和破损。在有人乘坐渡船时,他还要及时叮嘱注意安全,招呼大家站在安全位置,穿好救生衣。正是这样的态度,熊国才保持了二十年来摆渡零事故。
“村里帮我申请成为五保户,还帮我修了新房子。我很感激,我很愿意免费为大家服务。”看着船桨荡起的涟漪,熊国才说,摆渡虽然很苦,但能让大家出行方便,内心就很幸福很满足。
熊国才至今没有成家,摆渡已是他的精神寄托。“只要还跳得动,我就会继续撑船。”熊国才说,他不想放下船桨,一是想继续为村民们做点事,二是现在没有人愿意来接手义务摆渡。
年逾花甲,凭借一颗坚守执着、默默奉献和助人为乐的心,熊国才近年来先后荣获了“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四川好人”“感动资阳人物”等荣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