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高温,室内空调,温差大,骤冷骤热,人体的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容易紊乱,易受流感侵袭。
以往冬春之交才是流感高发期,但近期各地医院流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为何炎热的夏秋季却有这么多人“中招”?专家提醒,夏季高温天气多变,而大家须臾不能离开的空调,正是夏秋季流感高发背后的“推手”之一。
夏秋季流感高发小心空调在“作祟”
不久前,白领小菲的两位同事先后感冒请假,小菲想着自己平日爱好锻炼、体质好,一定能躲过一“劫”,没想到一天后也发起了高烧。“本以为是普通感冒,睡一觉就会好,现在连丈夫孩子也被我传染了。”
不少市民的印象里,流感多在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高发,实际上,各省在夏季也有一波流感潮,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和7月。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中旬开始,广东省流感的整体发病水平将呈下降趋势,预计流感疫情在7月底会逐渐回落到基线水平。
专家介绍,流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不耐热,对消毒剂和紫外线敏感,其实很容易杀死。但流感病毒耐冷耐干燥,而夏季人们倾向于待在室内吹冷气,由于室内外温差大,骤冷骤热,人体的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容易出现紊乱,机体抵抗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易受流感侵袭。此外,长期的空调密闭环境也给流感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
专家说,流感虽然来势凶猛,但市民无需恐慌。“一般情况下,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的呼吸道疾病,一般有2~4天左右的潜伏期,有头痛、发烧、乏力、干咳、流鼻涕、眼睛充血和声音沙哑等症状。没有并发症的流感患者,一般在5~10天左右可自愈。”
如何确诊流感?据专家介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通过外周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来判断有无病毒感染,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手段来检查患者的肺部情况。马为提醒,流感病患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心肌炎、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这两类人群抵抗力较低,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果出现高热不退、血痰浓痰的情况,要密切留意肺部情况。”
这些流感误区,你“踩”了吗?
尽管流感并不是一种陌生疾病,然而对于流感的防治,坊间众说纷纭,到底哪些说法才靠谱?来听听马为是如何解答的——
A流感和感冒差不多无需特别休息
解答:患者在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相关症状的对症治疗后,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和补充水分。“好好休息”能起多大作用?专家分享案例:
今年40出头的王伟(化名)平日身体情况很好,前段时间突然感到胸痛、乏力、流鼻涕,王伟没有多想,以为是近期忙于工作,老鼻炎犯了,于是请假在床上睡了一整天。然而休息过后,胸痛症状依旧没有好转,其病因一时也未被查明。王伟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其肌钙蛋高,心肌酶飙升到4000多,心脏彩超还发现王伟有心包积液。通过多项评估检查,王伟最终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B能不吃药就坚决不吃
解答:这里要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普通感冒病程短,少发热或无发热,少全身症状,轻度感冒不吃药也可自愈。而流感一般伴随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症状或肺炎等并发症,对于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儿童、老人、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等并发症高发人群,仍建议患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手尾”太长,病情迁延。
此外,常见的感冒药,大多只能解决症状,不能抑制病毒,需要结合抗病毒治疗才有好的效果。
C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流感“远离我”
解答:抗病毒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人群或疫苗禁忌者的临时预防措施。流感季节到来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需要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D流感高发季,一副口罩“走四方”
解答:只需在必要时戴口罩,如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病特征,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和发烧等,或当需要护理和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在流感高峰期进出医院诊所等流感人群聚集区域时。时逢夏季高温,无需何时何地都戴口罩,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有慢阻肺等呼吸道基础疾病等人群,戴久了反倒喘不过气。此外,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4小时左右即失效,要及时替换。普通口罩不能代替医用口罩。
专家支招
如何平安度过流感高发季?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每天应确保至少两次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分钟。
●减少在流感高峰期去人群聚集区域,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病人。
●勤洗手,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染。
●平日增强体育锻炼,适时增减衣物。
●如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医。
●机构单位在72小时内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出现流感症状,机构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
据新华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