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应了那句老话:“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孬宝三四岁的时候,哥哥在外面闯祸,打破了同学的头,同学的家长来家里告状,未待哥哥辩解,孬宝抢先作证:“是啊!是啊!是我哥哥先动手,打破人家的头。”弄得父母又是赔小心又是煮鸡蛋给伤者吃,还害得哥哥吃了一顿竹笋炒肉——被父母用竹鞭揍了一顿。当家人懊恼怎么真的生了个吃里扒外、脑子少根筋的孬宝时,有人劝道,没事,孩子太小不懂事,长大上了学就会开窍变聪明的。没想到上学第一天,孬宝就闹了个大笑话。老师告诉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靠马路右边走,孬宝马上站起来问:“那马路左边不是没有人走了!”弄得全班哄堂大笑。
随着年龄增长,孬宝一根筋的糗事越来越多。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早上,孬宝走在上学路上,突然电闪雷鸣,大雨裹着狂风倾盆而下,马路上的人都躲进店铺和居民屋檐下,只有孬宝一个人弯着腰,撑着伞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行进。他终于保持了从不迟到的纪录,然而代价却是因淋雨受寒大病了一场。
中学时,班里每个同学都担任了诸如正副班长、班委、团干、组长、课代表、寝室长等职务,只有孬宝一个人是个平头百姓,没有一官半职。老师怕给孬宝心里留下阴影,便因人设事给孬宝安排个“班风纠察员”职务,享受小组长待遇,也算是个芝麻小官。谁知孬宝拿着鸡毛当令箭,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三天两头向老师打小报告:张达森数学考试作了弊,徐勇请病假其实是偷着下河游泳;肖燕燕同学书包里的死青蛙是郭小毛放进去的……班里很多同学对孬宝恨得咬牙切齿,想方设法给他小鞋穿,巴不得他早日下台,只是老师一直为他撑腰,孬宝的这个芝麻官才善始善终,干到了毕业。
孬宝后来下放当了知青。那个年代讲究阶级斗争。村里有个被遣送回乡有历史问题的“臭老九”,人们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而孬宝一是看到那人年老体弱,无依无靠,实在是可怜;二是也想向知识分子学点东西,于是不顾贫下中农和知青战友的反对,硬是搬进“臭老九”的茅草屋,和他住在一起。孬宝为体弱多病的老人洗衣做饭、求医抓药,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让“臭老九”在黑暗中看到一点希望的光亮,感受到天寒地冻中的些许温暖,坚持活下来了。后来“臭老九”病故了,村里人打算将他扔到深山坳随便挖个坑埋了,孬宝不同意,求了几位知青帮忙为老人钉了个木匣,垒了个坟包,总算让“臭老九”有了尊严。孬宝这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让他吃尽了苦头——不仅因”香臭不分、与阶级敌人同流合污”的罪名反复挨批受斗,还被当作“臭老九的孝子贤孙”和当年名目繁多的运动中揪出来的坏分子关在一起改造。最后虽然由于劳动表现好得到“解放”,但还是影响了他上调回城。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他才以“病退”名义回到城里当了一名街道工厂的工人。
俗话说:好汉无好妻,孬人娶花枝。这话在孬宝身上得了验证。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像孬宝这种其貌不扬、缺少心眼又没有经济实力的工人,注定是个困难户。然而,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他开启一扇窗。孬宝居然娶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孬宝是钻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含金量“剪刀差”的空子,在他下放的边远小山村找了个“小芳”。“小芳”家人看到孬宝忠厚诚恳人正直、吃苦耐劳靠得住,便成全了他们。孬宝的妻不仅模样好,而且为人处事不像孬宝踩到石头不移脚,一条路走到黑,是个善于变通的聪明贤惠的女子。嫁给孬宝后,不知为孬宝打了多少圆场,化解了多少危机。隔壁老张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公共过道被他占用,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又将一辆电动车停在过道上,过往邻居很不方便,叫苦不迭。孬宝多次与老张交涉没有效果,便向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举报,在多重压力下老张无奈让出公共过道。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厉害,老张怪罪孬宝,扬言和他没完。孬宝老婆一口一个“张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同是弱势群体的张家不知“精准帮扶”了多少回,才平息了风波。
孬宝平时最喜欢看的电视是小品“卖车”“卖拐”,范伟被人哄得团团转,上了一当又一当,他却认为范伟最可爱,家里人都觉得那是因为范伟身上有孬宝的影子。
街坊邻居好久没看到孬宝,有人说是全家都去美国探亲、旅游去了。正在人们纳闷从未听说过孬宝美国有亲戚,且他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怎么一下子就飘洋过海玩到美国去了时,据可靠消息透露:当年村里“臭老九”的后人,专程来到市里,辗转找到孬宝,热情邀请他们全家到美国做客去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