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龙卫生院抓住机遇华丽蜕变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郝思嘉

冯瑶

文/图

笑脸背后是健康有保障的安全感

编者按

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我市自2017年开展相关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已陆续与11家基层卫生院签订了紧密型合作协议,以本院为坐标,打通东西南北的健康脉络,将优质医疗输送至偏远乡镇,为基层老百姓密织了一张“健康网”。连日来,笔者蹲点走访了数家基层卫生院,探访一年来我市医联体推进工作情况,发现已然成效初显。其中,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的三龙卫生院抓住机遇华丽蜕变,荣获了“江西省2017年群众满意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称号。

▲医联体授牌(资料图片)。

▶程斌开心地介绍自医联体开展以来卫生院取得的成绩。

“我那天很早就到卫生院来了,发现同事们都来得很早,大家都很高兴!”“前一天晚上根本睡不着啊,我盼这一刻盼了很久了!”——时隔近一年,三龙卫生院院长程斌仍非常清晰地回忆起2017年5月6日那天上午的情形。当几辆车子缓缓驶入卫生院时,他内心的激动无以名状。那时候,镇上及周边的一万多居民也许还不太清楚程斌郑重地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手里接过那块“医联体合作单位”的牌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程斌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他多年来一直期待的——三龙卫生院从此可以借力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将极大地改善三龙镇老百姓的就医环境,提高卫生院各方面的水平。这是卫生院发展的绝好机会。

抓住这一机会的成效很快就显现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三龙卫生院无论是门诊住院人次还是业务收入都翻了番,门诊人次由2016年的3189人次提高到7014人次,住院人次也由同期的80人次提高到180人次,全年业务收入由26.8万元提升到68.6万元,人均费用由78.16元降至62.19元。这组详实的数据不仅反映出了一个基层卫生院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中抓住机遇的华丽蜕变,更说明了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我市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对帮扶基层医疗单位的力度之大,真正达到了国家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而推行医疗联合体政策的目的——大院联小院,百姓得实惠。

三龙镇位于浮梁县西南部,下辖5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现有3483户农户。坐落于三龙老街上的三龙卫生院,承担着守护全镇及周边百姓的健康职责。现有医疗用房面积近2000平方米,2017年4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栋三层1080平方米综合楼,开放有西医内儿科、中医科、妇产科门诊及预防保健科、化验室。走进卫生院综合大楼,墙面标识显眼,大厅干净明亮,井然有序。这里距离三龙工业园区不超过1公里,现如今已然成为了患者优先选择的就诊场所。

在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之前,三龙卫生院的情况却很不乐观。用程斌的话说,前几年,他每个月都有几个晚上完全睡不着觉,整天都在发愁,对于卫生院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感到很彷徨。因为各方面的条件落后,老百姓根本不相信卫生院能治病救人,那时候的三龙卫生院可谓门可罗雀,甚至有些村民会编些诙谐的段子讽刺卫生院的救治水准。

现在局面完全不一样了。自医疗联合体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针对三龙镇老百姓的就医需求,专门选派医疗专家长期在卫生院支援,并承担门诊、住院查房、会诊等工作,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眩晕综合症以及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诊疗方案的指导,同时,对卫生院临床医师进行常见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刚开始我提出希望专家每周能来坐诊一次,后来又提出要专家长期坐诊,市一院的知名专家医师差不多都来过我们卫生院,”说到这里,程斌自己先笑了起来,“反正只要遇到了难题,我就去找一院求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都一一实现了,现在没有村民编段子调侃我们了,一院对我们卫生院的帮扶力度确实非常非常大。”

三龙卫生院距离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约十公里,这十公里路程犹如一条“军队后勤补给线”,“大后方”不停地向“前线”输送各种“军需”,帮助改善“前线”的硬件及软件装备,使得老百姓对卫生院的信任指数直线攀升。在笔者与程斌一道走访三龙镇芦田村过程中,不断有村民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也有直接把他拉进家去问诊的。程斌说,能为老百姓做实事,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心里感觉特别踏实。这份信任的建立,有一部分要归功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卫生院启动的“双向转诊”机制,只要是卫生院转诊过去的患者,市一院会立刻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专家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大大满足了三龙镇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做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易出镇”,使得大家对卫生院的归属感更强了。

三龙镇目前共有贫困户103户260人。去年8月份,为深入推进我市健康扶贫工作,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受邀参与三龙卫生院开展的健康扶贫大体检大会诊活动,帮助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完成了免费体检及部分有就医需求、慢病患者的会诊活动。芦田村65岁的村民刘新才便是建档立卡中的一员,2017年12月14日,他在家中突发失语8小时,经过卫生院首诊为脑梗后,立即为他启动了“双向转诊”机制。程斌立刻电话联系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对外联络部负责人林冬根立即通知相关科室接诊。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接到电话通知以后,科室主任曹铭华嘱咐护士长邢小丽以最快的速度为刘新才安排好专门的病床,并为他准备了热水瓶、洗脸盆、毛巾、牙刷等全套免费的洗漱日用品。刘新才一入院,便有专人负责入院检查事宜。在刘新才住院的二十来天里,每天的营养餐全部免费,转诊回到卫生院以后,他一个劲地对程斌说,“一院好。”

在半年时间里,三龙卫生院与市一院双向转诊了30名患者。“不只是刘新才一个人,我们镇上所有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市一院的减免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没有一个人回来后不说一院好的,”程斌说道,“而且这种‘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及家属少跑了很多‘冤枉路’。”

群众就医是否更便捷,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是检验医疗联合体施行效果的标准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除了向三龙卫生院派驻专家坐诊,还为卫生院职工提供了免费进修的机会。儿科主治医师董超凡作为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的第一批“将医疗资源下沉”队伍中的一员,已经在三龙卫生院“驻扎”6个月了,他每天要接诊十余名患者,包括小孩呼吸道感染、腹痛、过敏、荨麻疹、健康咨询等。林建是三龙卫生院第一批选派赴市一院内科、儿科进行系统性培训的医生,董超凡是市一院为他安排的一对一“带教老师”。在市一院进修期间,林建感觉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卫生院患者量少,病症遇见不多,这次进修使我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我想去一院进修,提升诊疗思维和技术水平,提高我们卫生院的住院救治服务能力。”三龙卫生院全科医生吴松平如是说。

在学科建设方面,三龙卫生院积极邀请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指导其化验室及B超室等辅助科室的建设。通过市一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卫生院目前已能熟练开展三大常规、生化全套等常规检验项目。

“我们的B超医师已经在市一院进修了,明年卫生院就能独立开展工作。”“我院现有两百多名建档管理在案的糖尿病患者,以后他们就不需要每个月跑市里去复查了,每个季度可以直接在家门口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下一步,我还想借力市一院把中医科组建得更好,因为很多村民都有肩颈腰腿痛的症状。”“我自己想下个月去一院的呼吸内科进修。”——程斌对卫生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近日,喜讯传来——三龙卫生院获江西省“2017年度群众满意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称号。“感谢上级卫计委和三龙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感谢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卫生院的尽心帮扶,我们在医联体中不仅学到了管理制度和诊疗技术,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着用优质的服务去感动患者。我觉得这是群众满意的基础。”程斌认真地说道。

三龙卫生院的梦想是让每一名三龙百姓“病有所医”,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梦想是让每一名瓷都百姓“病有所医”,这梦想联结在一起所迸发出的力量,让每一个小家庭有了安全感,这安全感背后,每一个小家庭拥有选择优质医疗服务的幸福指数在攀升。3月28日上午,一个新生命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降生了,作为父亲,程斌为孩子取名“达达”,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程斌的家人和三龙老百姓在“一大一小”两家医院的紧密联系中看到了健康生命的希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