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接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新一轮课程改革,尤其是新高考方案对现行普通高中影响很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之前,所有涉及到相关单位、部门及人员的思想认识、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方案、学科教学、制度建设、信息化、舆论氛围等方面,应该尽早谋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高中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是科学选拔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积极稳妥实施。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切实把学生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端正办学思想,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管理,配齐配强师资,开足开好课程,做好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措施。

认真制定和完善综合改革各项配套制度,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精心组织实施。这次新一轮课程实施,选课、分层、走班等等都是新亮点和关键词,教师队伍和教室资源都将面临着重大挑战。目前,高中教师配置机制明显滞后于高中新课程制度所需要的教师配置,浙江、上海先行试验表明,实行走班制,每个学校教室的数量要达到原来行政班级的1.2-1.5倍,教师的数量配备在原来的基础上至少增加5%。为此政府要加大普通高中投入,增加学校教师编制。编制标准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课改的要求、学校的类型以及学生的数量等方面关键要素进行修订。因为学生选课的不确定性,学校会出现结构性教师短缺。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谋略应对,加强校际间的教师交流,建立区域高中教师调配机制,统筹区域内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实行动态式的跨校调配,是缓解结构性教师短缺的有效方式。

三、强化教师培训。

新一轮高中课改,必须要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让教师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改革方向,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必要准备。教师研修以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通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修,提高教师自我觉醒、价值追求、责任担当、内生动力、反思感悟和日臻完善的教育能力。学科研修从学科的课程规划、课程研发、课程实施等方面来进行展开,优化自身专业结构和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知道因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教学,知道如何获取教学资源、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如何让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服务。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

四、合理指导学生自主选课。

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模糊,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知道该选什么课,选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很容易在选课的过程中出现忙乱和不知所措的现象,表现为随意性大、杂乱和零散的倾向。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现状,学生想选的课,学校能不能满足。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与难以预测,无法让学生“想干啥就干啥”。为此,学校应贯彻普通高中的课程目标,做好选课指导的宣传与发动工作,学习有关的文件和规定,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所开设的学习内容、模块、学分等总体要求,了解选修课的总学分及模块要求。具体操作时,学校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及学生发展意向等)、学生的教育背景(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家庭影响等)、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高校招生动向、就业现状、未来人才需求等)、学校实际(学校的硬件、师资优势、人文环境、地域特点等),与学生、家长一起,共同规划选课内容。

(作者单位:市老科协教育专委会)

钱立秋

徐新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