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文视野下的陶瓷与文化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文化品。陶瓷文明和文化构筑了著名的陶瓷之路。中国的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不少专家学者对陶瓷及其文化进行了著录和论述,形成了诸多陶瓷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在现代,更多的专家学者倾心于陶瓷文化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有益于传承陶瓷文明、有益于弘扬陶瓷文化,也有益于陶瓷产业的发展,更有益于陶瓷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无数代表着中国智慧和文明的精美的瓷器在景德镇诞生并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明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景德镇不仅延续着历史的传统,更创造着新的辉煌,千百座陶瓷工厂、工坊和个人工作室,不断创造出新的材料、新的样式、新的理念,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品质的需要,更以全新的设计、创新的材料、新的生活观念和新的审美理想,规划着陶瓷产品的创新趋势,引领着陶瓷市场的发展,更描绘了一个新品味、新风尚的陶瓷新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景德镇经过行业重建、八十年代的发展、九十年代的转型,到新世纪的重生,一步步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逐步再现辉煌,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传统又独具创新精神的新瓷都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可以相信,景德镇仍将是世界上陶瓷艺术不可逾越的圣地。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陶瓷专业高等学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历来重视陶瓷文化和理论的研究,景德镇不仅是陶瓷材料、工艺、设计创新的重镇,也是陶瓷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基地;我们认识到景德镇陶瓷乃至中国陶瓷的历史及其经验和价值,需要不断通过学术研究来彰显和阐发,需要从文化学、艺术学、美学等诸多角度加以研究和总结。基于这样的使命认知,我校于2017年6月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合作举办了首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论坛,突出了在陶瓷研究领域中结合“人文”的特色,较之于传统的从科技、艺术维度上研究陶瓷而言,人文学科以其更为宽广的视角丰富了陶瓷研究的内容与观感,更具有兼容并蓄的“肚量”,在首届研讨会上,来自于文学、音乐、绘画、外语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找到了与陶瓷密切相关的研究亮点,在两天的主题发言中,这些思想的火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会者们不仅更为深入地认识了陶瓷的魅力,还激发出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因此,我校决定在一年之后继续举办第二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研讨会,此次,我们不仅继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更在去年的研讨会研究基础上加设了“陶瓷的人文内涵与精神”“陶瓷史的文化阐释”“陶瓷的艺术与生活”“陶瓷产区、产业与行业”“陶瓷与自然:地理、材料与空间”“陶瓷与工艺、科技”“陶瓷艺术创新与当代艺术”七个研究主题,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人文、艺术学科的专家学者再一次齐聚一堂,为我校师生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

较之于首届论坛而言,本次研讨会兼具“诗意”与“科学”。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其中既有陶瓷的诗词情怀,也有陶瓷的远古回响,更有陶瓷的内在品格这些浪漫温情的研究观点;就科学的视角而言,其中不乏陶瓷文化进步的逻辑机制,以及陶瓷批评的不可通约性这类冷静严肃的研究主题。不难发现,第二届论坛的与会专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泛且具有趣味性的研究视角,这对于我校的学科发展而言显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陶瓷自古以来就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成果,它既不是简单的科学技术,也不是单纯的审美表达,但如果要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仅靠“1+1”的公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人文视角就成了最为有效的“粘合剂”,事实上,我们不妨将科学、人文、陶瓷这三者看成一座桥梁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与陶瓷就是桥梁分跨于河流两岸的桥台,而人文就是连接两端的桥面,只有稳固的基础才能支撑起广阔壮丽的成果,也就是说,我校的教育应当始终抓紧陶瓷和科学这两个特色,同时在人文的学科里探索更为丰富的内涵,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陶瓷特色教育内容将更加丰富,正如陶瓷本身所具有的日常生活性一样,我们的师生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人文的研究方法寻找到陶瓷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在理论上建构起一个更为全面的“陶瓷大厦”。

作为主办方,我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第二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研讨会上发表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使我们收获了新的知识,开拓了新的视野,展开了新的思考。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