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是赣剧之乡,赣剧的主要支派“乐平高腔”的发源地,而戏台又是与“乐平高腔”相伴相生的。赣剧文化是乐平最为珍贵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赣剧从诞生到发展到昌盛,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乐平这片土地,至今保存完好的四百余座古戏台和方兴未艾的“做戏文化”,向世人展示着乐平人民对赣剧所寄予的那份独特认知和情怀。古戏台是乐平人民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也是乐平能工巧匠的技艺展示,成为与乐平高腔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台戏相生相承,活力灿烂永存。齐海林祖孙三代都从事大木造技艺工作,祖父齐光辉,1914年生,1988年去世;父亲齐昌财1937年生,2012
年去世,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木匠”,为当地修建了数十座融艺术与文化为一体、风格迥异的古戏台做出了贡献。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木工世家,齐海林从小受父亲和爷爷两辈人的影响,对木雕技术非常好奇,耳濡目染,积累了不少“天分”。1994年8月,初中尚未毕业的齐海林就跟随父亲学艺,参与修复了乐平著名的王氏古民居“清和源”工程。该工程规模宏大,工艺复杂,前后经历了6年才得以完工,这不仅使齐海林戏台营造技艺提高,更使他产生了对古戏台营造技艺的独特认识,决定成为古建筑修复与建造业的“专家”,他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神似北京故宫般榫卯结构风格的古建筑被追捧,成为许多景点的标配,这一方面使优秀中华传统古建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也使国内古建筑修复、营造市场风生水起,既勤劳又有远见的齐海林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作为民间戏曲文化氛围浓厚、戏台丛生,享有“中国古戏台之乡”、“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美誉,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古戏台而著称的乐平人,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中,齐海林看到了古建行业巨大的发展商机,他萌生了创业的“宏伟”念头。2008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取大专学历的齐海林,招募本地一批木雕技艺专业人才,筹办了自己的作坊,并放眼未来,高薪聘请了木工老艺人对年轻艺人传道受业,专
门就刨、切、锤、雕等技巧进行了专业性培训,为日后成立古建筑营造技艺公司作准备。2013年,齐海林如愿以偿,筹措7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江西有巢氏古建文化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古建筑、仿古建筑的建造和修复事业,并挂牌创建“古戏台营造技艺人才示范基地”,他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在齐海林的不懈努力下,通过五年的发展,以传承和保护中华古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中华古建筑文化精髓为宗旨,以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促进中华古建筑文化产业发展为理念的江西有巢氏古建文化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全国古建行业的佼佼者。公司设有设计部、土建部、木工部等部门,拥有木工技师、雕刻技师、石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洽谈业务从当地拓展到全国,业务销售额从2013年的数百万元扩大到数千万元。2017年,齐海林正好四十虚岁,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变得更加成熟,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推动着江西有巢氏古建文化有限公司朝气蓬勃发展的同时,自己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和人们的尊重,更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创业发家致富。2018年1月22日,齐海林成立了乐平市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整合资源,结合全市部分工匠的力量,为传承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弘扬工匠精神作出贡献。截至2018年10月,“古戏台营造技艺人才示范基地”培养了100多名从事古戏台文化的技术人才,他们中有的在本地创业,有的在外地发展,为弘扬乐平古戏台传统技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年11月,时任乐平市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会长的齐海林和部分会员,作为乐平市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人代表,应邀参加由省文资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江西文创赣匠大会”,
参与“赣匠培育计划”研讨,拓宽文化创业发展新思路。立足现在,齐海林英姿雄健;展望未来,齐海林雄心万丈。占地5000亩、投资100亿元的中国传统建筑大观园正在策划当中,占地60亩的公司新厂房已在建设当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