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欧洲国家发行的首套纪念和中国建交的邮票——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5周年》小型张,即以秦始皇陵兵马俑(陶塑)为主图和边饰图案。
1991年9月,罗马尼亚为纪念罗中联合邮展和表示罗中友好,特发行一套邮票2枚,2枚邮票的图案分别是中国景德镇清代粉彩花瓶和罗马尼亚花瓶。
1992年9月,日本推出与中国建交纪念邮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全套2枚,主图也都是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陶瓷瑰宝:一枚为日本国宝“色绘梅月纹茶壶”,另一枚为中国瑰珍“唐三彩龙耳瓶”。
中外联合发行邮票是为促进中外友谊、加强双方文化交流而策划的,它要求两国同时发行同主题、同图案邮票。而陶瓷题材同样受到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宠爱。2000年6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发行《盉壶和马奶壶》,全套2枚,第一枚图案为中方推荐的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藏宝——“青花八吉祥纹盉壶”,此壶系清代景德镇御窑产品。
2001年6月,我国和比利时联合发行一套邮票,2枚邮票选材全部看好中国陶瓷。第一枚图案是中方推荐的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鲵鱼纹彩陶瓶”;第二枚图案则为比方选择的“粉彩壶”,此壶现在虽然收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生产地却在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它原为清代专供出口的定烧瓷。
2005年7月,为纪念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到达马六甲600周年、宣传中马友好,马来西亚特发行《马中交往600周年》邮票一套,包括小票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分别为中国皇帝赐予马六甲苏丹的诰印、商船、在马六甲进行贸易、中国瓷器。
2008年,中国瓷器再次在中外友好题材邮票上闪现异彩。为了纪念中摩建交50周年,体现双方的传统友谊,摩洛哥发行3枚1套的邮票《中国和摩洛哥建交50周年》,并特别推出丝绸及丝绸镶瓷小全张各一枚。除其中一枚邮票图案为两国典型瓷器外,小全张背景主图也是瓷器——中国宋朝德化窑军持。注意,丝绸小全张上军持是图案,而镶瓷丝绸小全张上军持却是货真价实的德化窑瓷器,自然并非古董,仿制品而已。此种设计可谓新颖独特,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两国之间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之所以选中德化窑瓷器,是因为14世纪中叶,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沿着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过福建泉州。小全张背景副图描绘的即为这条古代中外友谊之路。
2013年7月,友好邻邦柬埔寨推出《柬埔寨——中国建交55周年》邮票1套(含小票2枚、小全张1枚)。邮票邀请福建泉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戴毅强设计。小全张边纸左、右上角图案为德化窑瓷塑观音头像。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桂玉伉俪。
2018年1月,中外友好邮票又现中国陶瓷美丽身影。为祝贺在扬州举办的《云中谁寄锦书来——走进“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展览,主办方扬州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和列支敦士登邮政共同设计、推出个性化小全张邮票——《魅力扬州》。小全张共含3枚小票,中间一枚图案为国宝级文物、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梅瓶造型优雅,釉色滋润亮丽,白龙形象威猛生动,为同类产品中的极品,令人观后难忘。
在外国发行的陶瓷题材中外友好邮票中,景德镇瓷器最受青睐,清·粉彩花瓶、清·青花八吉祥纹盉壶、清·粉彩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等荣登方寸。2017年9月15日,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家领导人致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贺信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事实的确如此,瓷都景德镇生产的名瓷,就是中国陶瓷产品最高质量标杆。景德镇瓷器当然有机会多次出镜中外友好邮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