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出生于中国景德镇,职业瓷画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曾在国内多所著名美术院校求学,师从著名花鸟大家周华君先生。
瓷画作品《晚秋》入选“2015年中国书画陶瓷艺术作品展”并获得“最佳作品奖”
瓷画作品《出嫁图》荣获《中国收藏》2016年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银奖·最佳创意奖
2018年,张荣进色釉艺术作品研讨会在景德镇陶院一号召开
2018年,“幻化的意象”——张荣进瓷画(色釉)艺术作品展在南京荔枝艺术馆开展
创作要回归精神本源
——从张荣进色釉作品说起
何笠农
搞艺术的人对遇到的有意思东西总是有所触动。这让那种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对情绪保持着的敏锐性,在被触动瞬间显现出来。看到瓷画家张荣进的瓷上色釉作品,就有这种触动。近几年,一批艺术家正在努力推动“瓷本绘画”,这是好事。孤木不生,独草难存,不同绘画门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滋养,种类上的丰富发展,需要做出各自努力。而且,不同画种到了高境界以后是可以触类旁通的。通的是什么?是精神性。线条、色彩、造型、笔墨这些,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人、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属于创作者的情感处理方式,是一个人的精神性在起作用。中国画历来强调修为,精神上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相对容易了。重视传统也好,在继承基础上结合时代进行审美创新也好,都应该回归精神本源,搞艺术需要强调“创作需要精神”,更应该强调“创作是为了精神”。张荣进对艺术执着、探索可贵。从他的色釉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画的笔墨和情趣,作品有的现代,有的古典,努力用线条、色块和造型营造人物,似奇实正,有点意思。我看他色釉人物这个方向的探索还可以继续走下去,不管纸本瓷本,出来的人物既要能有情感,又能让人感到画家的精神性,这就要求创作时既注意塑造对象、同时又能很好地追求笔墨意趣。人物画发展空间很大,可朝这个方向多用心力。瓷画美不同于纸画美,它们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都讲究韵味、意境、情趣,表达属于中国式的情感,创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既然是“画”,那么美就应该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从张荣进的一些作品里,可以看到用颜色语言追求美的境界的努力。这是触动我的又一个地方。艺术家为社会提供的是精神。艺术发展需向更多元与更高的层次发展,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视觉层面,还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力量。画家们应该让创作更多彩起来,特别是青年艺术家,要坚持,要努力。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大拙之美
——读张荣进色釉瓷画有感
范敏祺
“我的冒险,不是靠主动选择,而是被命运推动。”看了张荣进的色釉瓷画和了解了其从艺的人生经历后,梵高的这句名言就一直在耳畔反复地响起,催促我应该为荣进的色釉瓷画写几句话。
在张荣进色釉瓷画中所见到色的千变万化,可见用心良苦,充分发挥色釉的堆彻、重叠、流动、艳丽、窑变等几大功能,实现鬼斧神工、异想不到、不可复制的美丽画境使得先色夺人眼球!
张荣进在20多年的瓷画创作求索中,最终选择色釉作为自己创作瓷画的路子,纯粹地用“色釉”充当绘画颜料,抛弃传统色釉的几大功能,让色釉为我所用、为画所用,最终成为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不能不说是一次极大的冒险。特别是对一个土生土长的景德镇瓷画人来说,尤其如此。
张荣进的色釉瓷画点、线、面的构成产生了色釉的流动感,但处处彰显出绘画的笔触;画面色彩彰显出色釉的艳丽,又能明确表达出绘画的用意;图画风格的画面结构可见人为与窑变的效果,精准地反映了绘画的用心。同时,他巧妙地运用夸张、简化、变形、白描、重彩等艺术手法,把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心声及意愿都记录在作品之中,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拙美之境,自成一体,让人过目不忘。张荣进的色釉瓷画虽然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想如果不是他对艺海桑田的超然领悟,就不会有这一份对冒险的淡然冷静,更不会有对色釉瓷画的执着激情。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对张荣进其人其画最真实的写照。(作者系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回身见风格
吕金泉
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其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勿需赘述。从文艺现象观察角度来说,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在时代变迁中文脉不断,并能迭代更新,鲜明体现了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质。现在,在众多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身上也看到了这种气质和胸怀,他们能广采博约、虚心借鉴,从中外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他们敢于尝试,不断寻求时代审美和民族传统的结合,取得了不少成绩,展现了民族艺术向前向上的诸多可能性。高温色釉这个细分门类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佐证。
可能性的实现需要艺术家的才华,需要艺术至上的精神。看过张荣进的瓷画作品后,我以为他的高温色釉创作极富创意,非常有辨识度,对天工和人力关系的把握很到位,因而能很好地表现美的神秘性,并能很好地驾驭神秘性,让材质、色彩成为通往某种精神境界的入口。这种驾驭需要才华,需要长期心无旁骛地磨练内心的感受力及细腻度。
艺术表现需要综合。高温色釉可以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综合,可以为了追求特定明确的精神内涵而综合。当前张荣进的瓷画作品中,构图和色彩可以看到国画、西画的投射,色块造型可以看到对立体的感悟,然而,这些手段综合后创造出的效果只是桥梁。从张荣进早期作品到这次大展的作品,一条脉络如草蛇灰线若隐若现,对不同时期人的表现,实在是有着属于自我的精神寄托。这条脉络提醒人们,平凡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比如真诚的功利、干净的欲望,让凡夫俗子对生活充满热情,饱含友善。
从艺术家成长研究角度看,创作有了精神脉络,风格形成只待时日。很多时候,连艺术家自己也未必意识到何时有了自我风格。当回头的时候,才发现有风格在。景德镇是优秀艺术家成长的摇篮,今后会有更多像张荣进这样的艺术家出现,为了艺术理想而奋斗不已,开出更多灿烂的花朵来。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