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勇
景德镇是一座以陶瓷而著称的城市,也是一座“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的深度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景德镇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三个五”战略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立了以陶瓷作为立市产业,航空是新兴产业,汽车是重要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是潜力产业的发展模式,工业经济焕发出新活力。
工业在改革中实力增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景德镇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有2.37亿元,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大关,2010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到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372.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57倍,年均增长13.8%。产业层次明显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新动能快速成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1.1%、10.2%、14.6%,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天新药业维生素B6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景焦集团炭黑的产销量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华意压缩机产销量全球第一,宏柏化工的含硫硅烷偶联剂全国市场占有率50%,世龙实业液碱产销量全国最大、AC发泡剂和氯化亚砜产销亚洲第一。
产业在转型中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不仅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以发展瓷业为主,而且航空、医药、化工、汽车、电力、电子、建材等多种工业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新型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外市场变化对工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景德镇市以前的低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为此,景德镇市顺势而为,加大力度建设和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工业园区、北汽昌河汽车景德镇洪源基地和乐平工业园,集中打造206国道全长50公里的“一线五点”工业走廊,优先发展直升机及通航、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制造、陶瓷及文化创意、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制冷压缩机及家电、电子信息等产业,工业产业在转型中不断优化升级。2017年,在全市工业产业格局中,航空、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陶瓷工业形成了以日用瓷、陈设艺术瓷为主,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为辅,门类齐全的“大陶瓷”产业格局;航空产业初步实现了以航空零部件企业集聚提升直升机总装能力,形成了依托中航昌飞公司为主的“一军二民”3家直升机整机厂齐头并进、40多家直升机产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军民融合规模化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形成以北汽昌河汽车为龙头的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26家,合力打造集整车与发动机产、供、销、研于一体的“北汽南方基地”。2017年,陶瓷产业总产值372亿元,是1978年的263.8倍。其他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航空产业总产值接近200亿元,医药化工产业总产值150亿元,汽车产业总产值107.46亿元。
项目在建设中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项目上,2013年11月25日,北汽集团重组江西昌河汽车签约仪式在南昌举行;2015年12月27日,总投资高达140亿元的北汽昌河汽车景德镇洪源工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规划到2018年年产能达到45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标志着昌河汽车开始进入快速复兴的轨道。航空产业项目上,高新区以实施国家战略为契机,成为全国惟一的直升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和江西省首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并获批专项支持资金1.6亿元,依托厂所优势,构筑航空产业发展平台,打造“航空小镇”,目前已经有40余家航空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业项目上,陶瓷工业园区名坊园一期经过两年多高标准、高效率建设,于2015年瓷博会开幕之际正式开园。名坊园立足于“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历史底蕴,挖掘中国陶瓷文化,适应世界潮流和现代时尚,追求陶瓷文化创意个性化,吸纳全世界各产瓷区知名工坊和全国各大窑口传承人参与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既具有景德镇特色,又具有国际范的“手工制瓷基地”。2013年开工建设的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于2016年10月18日开园,该园工业遗产众多,历史记忆丰富,遵循“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环境营造”的理念,导入现代经营理念,着力打造一个国际范、强体验、混合业态、跨界经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三宝瓷谷的三宝蓬、山云瓷谷,代表最新趋势的陶瓷文化创意在此孕育、生根、萌芽、开花,也是“景漂”一族的主要集聚场所。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红叶新厂项目,占地202亩,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实现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中端向高端转变、结构向多元转变,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四型路子”,推动传统日用陶瓷的继承创新,增强文化创意元素,提升日用瓷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跨越式发展,让“世界瓷都”更加声名远扬。
发展在强攻中提质增效
经济发展,既要速度,更要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效益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925.1亿元,较1978年增长176.5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4.46亿元,较1978年增长319.3倍;实现利润总额为54.34亿元,较1978年增长175.9倍。重点工业企业和主导产业迅速壮大,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超60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40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20亿元以上企业2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27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
40年探索前行,40年高歌猛进。改革开放40年来,瓷都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景德镇正处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重要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放眼未来,景德镇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到了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决贯彻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我市发展提出的着眼于“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的新定位新要求,坚持创新促转型,龙头促集聚,园区促配套,着力构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3+1+X”产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