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绚丽夺目、意义非凡,她的背后是一座从黄土坡上崛起的新城的真实写照,是2851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流光溢彩,是30万人民的福祉欢颜。从复县之初的1989年至2017年,浮梁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7亿元增长到12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821万元增长到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4352万元增长到86.8亿元……民生方面,固定电话用户由510户增长到23000多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近21万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0元增长到15160元……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就像一抹抹五色斑斓的油彩,在浮梁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人文古地,已然繁花似锦……
循着一串串光辉的足迹,浮梁人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工业经济迅猛崛起,生态环境愈加动人,人文胜景续写新篇,社会民生蒸蒸日上。尤其是县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两年,新一届浮梁县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气谋篇、扎实工作,始终把责任担在肩上,饱含为民情怀,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赢得一项项国家级、省级殊荣,仅最近三年,就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首获“长安杯”;获得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县、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伴随这改革开放激昂奋进的旋律,三十万茶乡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一片明山秀水,装帧成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后花园。
▶
产业
量质齐升
跨越发展
“哐、哐、哐……”在景德镇学院搬迁工程现场,打桩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就像是一部发展进行曲中敲出的鼓点,19台高耸的塔吊分布在开阔的工地,运输车辆来往穿梭。这是“创浮梁速度,扬景德镇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浮梁创造跨越发展的有力佐证,当下的浮梁就像一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大工地”。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最能说明问题。换届以来,浮梁坚持绿色发展,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部分指标增幅排在全市前列。2017年与2015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增长14.85%;财政总收入完成1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740元,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0元,增长18.7%。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2.39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税收占比93.2%,质量更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9亿元,同比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1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5元,增长9.3%。
工业平台建设得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关乎地方工业发展速度,关乎地方主要经济数据。两年来,浮梁县稳步推进工业平台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目前,北汽大道跨杭瑞高速大桥、汽配园标准化厂房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正有序开展,三龙、湘湖工业基地设施更加夯实,金意陶二期生产线顺利点火。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11.6%;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工业用电量完成1770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工业用气量完成308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项目建设和“双创双修”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浮梁县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全县以“九个一”项目为引领,推进53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98亿元,目前已开工34个。高岭·中国村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景德镇学院新校区土地平整工程基本完成,昌江百里风光带浮梁段华丽蝶变,陶大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景德镇东大门门楼建设主体完工,浮梁体育中心全面完成,景东收费站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大道、新港公路、蛟礼公路、浯溪口库周公路、景瑶公路提升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206国道改造进入尾声,“半小时旅游交通圈”正逐步变为现实。借力“双创双修”,浮梁县积极参与全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境大整治成果,三贤湖西岸城中村改造项目桂坑片顺利破拆,背街小巷一期改造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正式启动,红塔路、白居易路沥青修补正加紧施工。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现,沿线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得到认可,打击“两违”,持续发力,两年间累计拆除“两违”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和品质形象有了较大提升。离退休老干部吴木才赞叹地说,“县委、县政府动真的、碰硬的、干实的,这届班子好样的!”
▶
生态
双创双修
绿色崛起
每年8月8日是浮梁一年一度的传统禁渔节,浮梁县都要在母亲河昌江源头之一的瑶河举行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当天,瑶河两岸站满了前来观看放鱼的村民和游客,在欢快的鞭炮声和喜庆的锣鼓声中,一盆盆鲜活的荷包红鲤鱼放入瑶河。多年的坚持,对保护和改善昌江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作用。
绿色生态,是浮梁最大的财富。近年来,浮梁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精耕山水阡陌,打响生态品牌,打好污染防治战役,走出了一条既要“含金量”更要“含绿量”、既保护生态又富裕百姓的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之路,努力争当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排头兵。围绕“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发展定位,浮梁县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环境整治,建立和健全了责任明确、高效有序、严格执法的污染控制长效机制,呵护好浮梁的蓝天绿地碧水,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近期,浮梁县被江西环境保护厅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这是继2016年获得国家生态县荣誉之后,浮梁县生态文明建设迎来的又一个里程碑。
浮梁县以“双创双修”工作为着力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特殊物种保护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进一步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进昌江跨省流域保护控制单元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西河流域治理等工程。目前,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689.28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总面积59.07%;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1.4%,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4%,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全县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一系列扎实推进的“净空、净水、净土”行动,让浮梁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一位来浮梁旅游的武汉游客王先生告诉笔者:“以前就听说浮梁的生态好、环境好,这次亲身体验后,果然是名不虚传。”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来浮梁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到45.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绿色生态,已成为浮梁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文化
瓷源茶乡
诗画浮梁
今年十一黄金周,有1100多年历史的江村乡严台村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徜徉在拥有140多幢徽派古建的民宅小巷,陶醉在浮梁悠久的古村落文化魅力中。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先生感触地说:“严台古村落很有特色,一路走下来,又勾起了我的乡愁,有种寻到根的感觉。”
去年,随着江村乡江村村、兴田乡城门村、兴田乡程家山村龙源村自然村、鹅湖镇楚岗村、蛟潭镇吴家村、经公桥镇新源村、峙滩镇龙潭村、江村乡诰峰村、勒功乡勒功村等9个村庄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浮梁县的历史文化名村品牌迈上了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浮梁县有多个村落被命名为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瑶里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严台村、沧溪村),中国传统村落10个(严台村、沧溪村、旧城村、高岭村、绕南村、英溪村、磻溪村、瑶里村、礼芳村、胡宅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严台村、沧溪村、东埠、磻溪、英溪、旧城、礼芳村
)。村落文化已然是浮梁千年文脉的一个缩影。
千年古邑,文脉流长。村落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衙署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水乳交融,造就了浮梁文化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复县以来,浮梁县不断加大文化复县步伐。近两年,浮梁县以兴文化为使命,以推动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紧密结合浮梁群众文化实际,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群众文化、专业艺术、文博事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展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群众站上了文化舞台,文化在群众中生长创造,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浮梁的非物质文化极具地方特色,为了让这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绽放异彩,浮梁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多措并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文物保护法》巡回宣讲,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同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调查摸底整理,积极申报非遗项目,《景德镇传统釉果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水碓制作技艺》《浮梁传统蓑衣制作技艺》《浮梁传统榨油技艺》《浮梁传统手工粉皮晾制技艺》《清明粿制作技艺》等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民生
以人为本
全面小康
瑶里镇长明村是省级贫困村,1700多人口分布在48个自然村,人少而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在市、县各级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如今,汽车穿行在瑶里镇长明村蜿蜒的公路上,沿途风光美不胜收,旧时的土路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乡亲们再也不用过以往肩挑背扛的日子了。
两年来,浮梁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作为奋斗目标,秉持真挚为民情怀,着力破解民生痛点,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每年做好十件惠民实事,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六项重点民生累计支出28亿元,有力推动了社会事业的进步发展,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小康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全体浮梁的愿望和决心。围绕这一目标,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从“怎么进、怎么扶、怎么帮”等方面精准发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打出了一套真扶贫、扶真贫的组合拳,努力做到贫困户短期退得出、长期稳得住。投入幼儿园到大学各类补助资金870万元,实现了县域贫困对象教育学杂费全免。医疗救助精准发力,全县设立建档立卡贫困户救助第五道保障线,确保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控制在10%内。截至目前,顺利实现4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出列,2127户建档立卡户、6533人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降为1.98%。2018年将实现预脱贫贫困人口500户1500人和3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十几年前就想修修这所老房子了,但一直没有这个条件。这几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又有挂点干部的大力帮扶,我不仅住上了翻修一新的房子,生活也比以前大有改善!”
谈起家中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浮梁县臧湾乡仓下村小舟组贫困户耿爱明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一枝独秀不是春,统筹兼顾福万家。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浮梁县财政支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随着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投入的增加,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投入稳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结合春风行动、招聘会等活动,引导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多元、高效、优质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县人民医院发挥县内医疗卫生单位龙头带动作用,与省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逐步实现“小病在乡镇、大病在县级、康复回村里”的目标。大力推进省级示范幼儿园、县五中建设,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城区学位不足、大班额等难题。
▶
党建
不忘初心
风清气正
9月27日至28日,浮梁县委常委班子召开“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持续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常委班子成员逐一作了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矛盾不回避掩盖,对问题不粉饰隐瞒,让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党性得到升华。县委常委班子在政治建设上作出了表率。
浮梁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植入灵魂、融入血液,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不断开创从严治党新局面,塑造新形象、展现新作为,勇担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政治责任。特别是今年以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为契机,认真对照反馈意见,以问题为导向,逐项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营造了全县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氛围。
全县严格落实“三基四化三起来”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两年来,精心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高标准建设了城北社区,创建了7个市级党建示范点、45个县级党建示范点,树立了一批推得出、叫得响的党建工作品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县委巡察工作扎实深入,大力纠正“四风”,集中整治基层“微腐败”。两年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9件,处理53人,纪律处分26人;查处基层“微腐败”问题175件,处理126人,处分21人。三龙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恩华很有感触地说:“现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深入人心,干部都不带私心,一心扑在工作上,作风越来越好,群众越来越满意。”
与此同时,浮梁县在思想上引领作风建设,部署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搅动干部思想,拓宽干部思维,聚焦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搭建了每月一讲的新型理论宣讲平台“立信讲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常态性宣讲。县委出台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实施意见》,从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实效、大力精简会议活动等十个方面,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了明确,提出了要求,真正让调研变调度、会场变现场、推责变担责,持续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从群众关注的热点事情抓起,认真整治“怕慢假庸散”,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加大查处“微腐败”和“打苍蝇”的力度,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风,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踩着新时代的脉搏,全县上下正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三十万浮梁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真抓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开启新航程,展现新作为,在“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进程中,接续发力,再创辉煌,向新时代交出更为靓丽的浮梁“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