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清水
清溪章氏族人打鱼是有些历史渊源的。清朝时,为了加强对河中鱼类资源的保护,浮梁县府对专门从事打鱼的渔民发放了打鱼许可证,无证者捕鱼则为私捕,是要受到惩罚的。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意识是十分注重的。渴泽而渔的事则被大伙儿认为是不耻的行为,是断大家生路的。
鱼网,鱼叉,一叶竹筏,一群鸬鹚,雾霭蒸腾的山村大河水面,淡淡的雾水煞是朦胧,间或朝阳冉冉,扁舟一叶,鸬鹚上跃下潜,诗人骚客见此美景,少不得吟上个一二首自以为是的诗句:“鸟脆唤来一扁舟,鸬鹚搅水雾齐涌。霞光漫罩蓑衣客,清鱼腥鲜猫乱纵。”
河边的码头上坐下来,递给渔翁一支香烟,然后恭恭敬敬给点上火,河中很静,静得只能听见河水汩汩的流动声,远处山峦叠嶂,如果此时只用“洁净”二字来形容此地的环境,那自然是十分不够的。鸬鹚是任劳任怨的,艰辛的劳作过后,几条小鱼就能让它们安静地休息。袅袅的青烟,唠嗑着打鱼经……渔翁饱经风霜的皱纹里这时荡漾着的是自我满足和快乐。“我在杨春河这儿打鱼近四十年,真的很知足,不求荣华富贵裹身,但求清水无染鲜鱼无穷。”河风来了,闷热中有了凉爽,看着眼前被草鞋磨得无比光滑的麻石码头,我似乎明白了要永保河水的清澈,那么自己心中就必须先有无私的灵魂,并保持亘远。直到现在,清溪的河鱼还是如此鲜美,想必一定是清溪的清水送给远方客人的一番真情厚谊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站在河边的古柳树下,拂一拂河风,用清水淘洗一下灵魂,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清溪的河鱼为什么如此鲜美。
英溪汩汩
英溪,心中早就有一睹她芳容的强烈愿望,后来总算是给我逮到了机会,了却了心中夙愿。
几道山夨湾抵不住英溪对我的诱惑,山路逶迤,时有鸡犬之声相闻,漫步于英溪村中的青石板街道,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清澈无比的英溪水。凝视悠游的河鱼,我想游鱼的安然应源自于大自然的赐予,有山、有水、有霭风,大概桃花源也不会比这儿更美。“一半街来一半水”,英溪村的布局为方舟,村庄坐北朝南,整个村庄依英溪水而建,村头为七星石拱桥,桥南绵延曲折地分布着六座山峰,经该桥与北峰相连,一气呵成,呈北斗七星状,是为英溪水口,又为隘口,守住隘口就守住了平安和财富,英溪人就能耕读相济,在这龙藏虎卧的地方生生相袭,子繁孙茂。
要真正了解英溪,除了仔细品赏眼前英溪的美山秀水之外,《金氏宗谱》是不得不看的。谱载:英溪金氏为唐左仆射、浮梁县令金安后人。——英溪人崇文尚耕,文风鼎盛,宋代有进士十六人,明朝金达更是雄踞探花。
金达,字德孚,英溪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乡举第三,三十五年(1556年)会试第一,因得罪严嵩而改为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提升为国子监监司。金达为人性忠直,能谏疏,著《金达诗集》《心经要旨》等诸多文集。后礼部尚书大学士吕本一、吏部侍郎沈一贯为其撰写墓志铭:“文章足以华国,身教足以范士,孝友足以美俗,式毂足以裕后。”时过物存,现在“探花帽”依旧威风凛凛地扣在(国学师)正门顶上,向后人讲述着“唯有读书高”的名言。
站在“青云得路”坊下,抚摸着古砖,回思着岁月的风雨,聆听着先贤的教诲,再来品解“青云得路”坊——假如英溪没有灵山秀水,没有崇文尚书,哪来的文运永昌?哪来的天和人祥?
游历英溪,星桥迈步、印墩截流,桂峰独秀,英溪八景彰显的是自然的生态美,但英溪人与人为善,崇文尚理,上溯英溪水,此时我才真正明白英溪的“珠联璧合”了
龙潭小憩
溯水杨春河,两岸绿荫叠嶂,樟树幽香,毛竹幽婷,岸边的老槐树让人想起七仙女和董永,有词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弃舟登岸,码头虽然失去了故有的稳姿,但从残存的遗址上也不难看出其昔日的辉煌。用麻石铺就的台阶,光滑得让人难以计算曾有多少脚步把它擦亮。从这我们不难看出昔日商旅的奔波和脚夫的艰辛。沿河岸而上,旧时的客栈、货栈现在也只能依稀看出它们的轮廓,残砖断瓦也记录下了往日的人来人往,此时感想再多,也只能成为追忆,更重要的则是发扬先人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
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店铺还是原来的店铺,只不过是店铺和现在的店面比较起来就显得过于陈旧了。“苏杭绸缎,湖广杂货”铭记着商品流通所带来的繁华。翻看《章氏宗谱》,读懂的是商品流通致富后的章氏族人仍然不忘书礼的重要性。段公和、汝弼、筠轩……代不乏人,何如此般?书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北廓亭是龙潭先人为路过龙潭的旅人修建的一座遮风避雨的古亭,看似不起眼,其实功德无量,也不知为多少徙客提供了几多方便。古亭仍在,善良助人之心未失,我想这应该是龙潭的另一风景吧!
驻足于龙潭村的古银杏树下,联想起正在建筑的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待到蓄水完成之时,龙潭这颗昔日杨春河上的耀眼明珠,只要规划好,那么它就一定能再度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峙滩,钟灵毓秀。昔有英溪崇文重德,清溪鸬鹚啄秀水,龙潭通达富山乡。现如今,山区平湖即能现,鹭飞鱼跃展画廊。说是说不完的,写是写不完的,剩下的只能是祝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