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就到过庐山,那时我正在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学习。当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国家非常看重。因为文革十年耽误了,国家希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给了大学生很多关心关怀的政策。我1980年9月考入江西师范学院,不仅没交一分钱,学校还给我们发放生活补贴和助学金。一学年过去,我们学完了好几门公共课和专业课,其中有一门专业课《地质学》,根据教学要求,需要开展野外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1981年7月上旬,地理系安排老师,带着我们全班49位同学上了庐山,开展《地质学》野外专业实习,外出实习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我们还有出差补贴。1981年秋末冬初、1982年暑假我们全班同学又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庐山,开展《地貌学》和《植物地理学》野外专业实习。三次庐山实习,我们跑遍了庐山每一个角落,不仅深入了解了庐山地质地貌和庐山气候、植物类型与分布,而且了解了庐山的“前世今生”,了解了庐山的历史文化。以后我又多次到庐山或工作或旅游,或山上或山下。
第一次登上庐山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
庐山是风景名山。地质历史上庐山一带发生了强烈的断层构造运动,庐山突起,鄱阳湖湖盆和长江河谷深陷,形成“一山飞峙大江边”局面。庐山周边的长江中游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而庐山高耸突兀。“跃上葱茏四百旋”,登上庐山瞭望四周,一览无余。据说站在庐山最高峰可以看见武汉三镇灯火,“汉阳峰”由此得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庐山遭遇了冰川侵袭,冰川角峰刃脊让五老峰等山峰山脊挺拔险峻,冰川漂砾让庐山遍布奇石。因四周地势低平,水面辽阔,又地处冷暖空气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上,庐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庐山的瀑布云是为大观。“匡庐奇秀甲天下”,三叠泉、香炉瀑布、含鄱口、锦绣谷、秀峰、花径、仙人洞、如琴湖、芦林湖、大小天池、三宝树、庐山植物园等知名景点美不胜收。
庐山是文化名山。自匡俗开山结庐以来,庐山就没有“寂静”过。历朝历代许多名人、大家先后多次登临庐山,司马迁王羲之慧远陶渊明陆修静顾恺之李白白居易吕洞宾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朱熹赵孟頫唐寅王阳明康有为李四光胡先骕等等等等,他们或登临赏景,或修道成仙,或开展学术研究,留下许多美妙传说,写下诗文无数,佳篇频传。吕洞宾之仙人洞,朱熹之白鹿洞书院,唐寅之《庐山图》,李四光之《冰期之庐山》,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佳句名篇让庐山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闻名中外。
1858年,九江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传教士、商人纷纷来到九江,登上庐山。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三伏天,山下酷热难耐,而庐山凉爽宜人。庐山牯牛岭一带地势平坦、宽阔、秀美、水源充足,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遮雾绕,西方传教士就开始在这里兴建别墅以避暑度假。随后商人、教会、商会或个人或团体纷纷在山上建别墅。短短几十年时间,庐山上的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牯牛岭变成了繁华的牯岭街。100多年过去了,庐山仍保存着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俄式、中式以及意大利、芬兰、瑞士、日本、瑞典等20多个国家风格样式的别墅近千栋,它们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形态各异,五彩斑斓,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美轮美奂,堪称万国别墅博物馆。
庐山是政治名山。上世纪30年代,庐山成为民国夏都,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多次登上庐山并长住,他们选中牯岭东侧长冲河边一栋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别墅作为官邸,美其名曰“美庐”。民国政府高官要员也因此纷纷上庐山“觐见”。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及抗战宣言的发表、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庐山。
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也多次登临庐山,并在庐山主持召开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因为三次会议,中央主要领导和重要领导悉数上了庐山。三次会议风起云涌,对党和国家及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年前,电影《庐山恋》公映热播,我们正在庐山实习,就在庐山观看了《庐山恋》。40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庐山,当天晚上我就来到庐山恋电影院,观看电影《庐山恋》。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看得我热泪盈眶……
电影结束后,我来到如琴湖边,坐在岸边台阶上,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天气优雅的环境,繁星点点,灯光闪烁,天上岸边水中,相映相辉。感谢世界,感谢时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庐山,我还会再来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