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系统地开展景德镇御窑文化研究,推出“御窑”品牌,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御窑博物馆)和市御窑管理处等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进一步加强御窑的考古、修复、研究、保护和申遗等各方面工作,传承和弘扬御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
2019年10月,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御窑博物馆)和市御窑管理处合署办公,12月28日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
成立一年来,御窑博物院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动考古、修复、展陈、宣传和文保等各项工作,助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加强遗址保护
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书记汪同茂告诉记者,该院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对御窑出土器物的研究,现在更加着重于从文物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从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转向更加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研究,包括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工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人文精神等。御窑博物院的组建,把管理、研究和展示机构结合在一起,对御窑进行立体、三维地研究,也为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机构保障。
御窑博物院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与陶文旅集团合作这一先行先试的举措,将御窑厂景区经营管理权交由陶文旅集团,同时将棚改和文物保护利用相结合,立足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做好陶瓷文化科技鉴定,打造陶瓷鉴定中心和陶瓷修复中心,同时制定陶瓷行业相关标准、开展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培育御窑IP、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推动御窑文化资源数字化。
该院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主动联系市内各学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陶瓷文化历史知识,并通过与国内知名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的方式,与其他地区充分共享现有的陶瓷文化资源,努力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该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杜绝盗挖瓷片、做好出土文物管理、做好御窑展示工作、加大对御窑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目前正在努力完成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创新方面,该院正在助力我市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将陶阳里御窑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同时遵循“文物鉴定——文物保护——文化研究”的理念,对御窑厂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将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一次文物保护利用的有益尝试。
全面开展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御窑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御窑厂珠山南麓遗址保护棚建设项目和御窑遗址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考古工作、御窑遗址东围墙区域考古及清理工作、黄老大窑保护房建设项目抢救性考古勘察及试掘工作、刘家窑保护房建设项目考古清理工作、御窑厂西围墙(北段)考古调查工作和湖北会馆的考古勘查工作,基本完成了《御窑厂遗址2014年考古发掘报告》,还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了“御窑厂出土明代大型异形件”课题修复。
该院还先后实施了上海博物馆空白期瓷器展“灼烁重现”、首都博物馆“海宇会同”、故宫“天下龙泉”和湖南省博物馆“瓷之画”共4项展览修复,开展了海南古瓷窑址、市第三中学新校址宋代平民墓葬共2项考古项目,完成了51件器物绘图工作和2002—2004年御窑考古发掘瓷片共计330箱的整理工作,共完成出土器物主动性修复80件、配合展览器物修复30件、合作项目修复15件,申报了陶瓷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为了扩大御窑的影响力,该院还加大了对公众的宣传力度,2020年共举办展览10余场,拍摄抖音80多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动态56条;完成御窑厂遗址智能安防门禁系统项目,御窑遗址保护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改造装饰项目和御窑厂南麓遗址保护房改建工程,祥集弄民宅修缮保护及整治工程,御窑厂遗址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御窑厂遗址珠山南麓遗址、北麓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及御窑厂东围墙遗址城市管廊改造7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启动完成了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PPP项目招投标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