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封学芳这样的“景漂”在景德镇还有很多。他们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市人社部门的努力。
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产业优势,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实际需求,努力实现思路、政策、手段、服务创新升级,为“景漂”创客厚植就业创业的“沃土”。
坚持思路创新
搭建“景漂”就业创业平台
我市以“定位明确、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管理规范”为目标,以文创基地为主要承载平台,加快要素资源整合,打造了景德镇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园、邑山智造工坊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孵化载体,成为数以万计“景漂”创客的聚集高地。
其中,以原国营宇宙瓷厂22栋老厂房为主体,通过活力再生、结构改造、环境营造后形成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以陶瓷文化为基地、以文创产业为主业态、以科技为支撑,打造“传统+艺术+科技”的文化创意综合体,为入驻的“景漂”创客提供销售渠道支持、生产配套服务、创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等,汇聚了15700余名“景漂”创客,成为省内外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双创”孵化器,并于2018年被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称号。
在新业态的推动下,陶溪川采取“网红+电商+直播+集群”的新模式,打造LIVE直播基地,首批已开放79个直播间、1500多家“景漂”商户报名,预计将孵化联动产业带主播3000多人,帮助10000多户传统商家通过直播创收。
坚持政策创新
提供“景漂”就业创业支撑
为解决“景漂”创客融资无担保、无资产抵押的难题,我市人社部门率先在全省推出免担保、免抵押的特色“景漂贷”(含三户联保、信用贷款、流水贷、电商贷等)金融产品。
2020年,我市人社部门共为79名“景漂”创业者提供贷款扶持1771万元,向个人创业的大学生和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226人发放创业贷款5413万元,为8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创业贷款347万元。
面对“景漂”群体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定问题,我市出台了“只要是在景德镇创新创业或者缴纳社保的‘景漂’人才,在参加职称评审时可以不受户籍限制”的宽松政策,让他们可以更安心地留在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
为成就“景漂”青年的创业梦想,自2013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为在明清园归然创意磁场内摆摊的“景漂”大学生发放摊位费补贴,截至2020年12月,已发放补贴94.1万元,为青年创业营造了优质的发展空间。
坚持手段创新
激发“景漂”就业创业活力
为进一步激发“景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应,形成浓厚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我市积极争取承办高规格的创业赛事。
2020年,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活动在我市举办。与往届大赛相比,本次大赛标准更高,除大赛及就业创业服务主题展外,还加入了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瓷都创业大家谈、创业大讲堂3项交流活动,共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数十万创业者参与,通过资格审查项目43876个,较上届增加近40%,达成合作或意向投资金30490万元,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学习平台。
此外,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陶瓷艺术“百花奖”、“高岭杯”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等重要赛事,为“景漂”创业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展示机会。
坚持服务创新
保障“景漂”就业创业无忧
为扎实做好“景漂”人员的就业创业服务,我市人社部门以“事项标准化、手段信息化、渠道多元化、能力专业化”为目标,加快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部门整合优化服务窗口,实现21项就业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让服务对象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精简办事流程,所有就业业务申请材料平均精简48%、流程环节平均精简14%、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3%;高频就业公共服务事项推行“网上办”,创业贷款等可通过网上申请,方便群众办事。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发布了《人社业务工作指南》,开通电话预约服务、开启绿色通道服务、开展延时服务,做到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不打烊,同时按照“国标”、“省标”要求,打造全市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线上线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使广大“景漂”就业创业者感受到来自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态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