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徐家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远看烟山云村,近听泉水潺潺。”走进大山深处的黄坛徐家,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溪水碧清,蜿蜒在翠峰之间,自东向西,九曲回肠,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每一曲都有奇丽景象,山水画意。

潺潺的溪水上,几座别致的小桥凌空隆起,横跨两岸,恰似驼峰高耸、玉带飘扬,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清澈见底的河床上,布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湍急的溪流冲击石头,发出天籁般的声响,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60多棵百龄老树,盘根错节,珍奇百态,或挺立于路旁,或卫护着村旁,其中7棵古樟呈北半七星排列,景象奇异。

朦胧的云雾里,一幢幢傍河而依的居民楼,错落有致,层层叠叠,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两岸树木葱茏,各种野花竞相绽放,蜂飞蝶舞,清风徐徐,鸟儿啼鸣。岸边的树丛间,有几人在垂钓,一村妇倚靠在河栏旁,出神的望着水中鹅鸭浮沉嬉戏。田野的阡陌之上,有农者悠悠地荷锄而行,马路边、石桥上,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乡野趣味橫生,眼前的景色恰似一幅鲜活的《富春山居图》。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徐家村几十亩黄竹偎依着河岸,放眼望去,竹海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风中摇曳生姿。偌大的竹园里,竹音清越,竹香缭绕,竹影飘逸,竹韵神奇,置身其中,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河水仿佛一面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和古树,还有岸边山坡上的红色亭阁,远眺粉墙黛瓦掩映在翠竹黄花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

隔河东眺,几百米高的山坡上,梯田茶园依山就势而造,小如蝶、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千变万化,那一畦畦的茶苗,翠生生的、绿油油的。从高处往下看,“疑似宝石落人间”,站在半山腰举目远望,无数的梯田连成一片片地在山梁上伸延,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茶园里,飘忽成一根根细绳。梯田一阶阶、一层层,绿意盎然,仿佛是上帝来访人间时,回天堂所踏的天梯。茶园里间种的高大树木以及野樱花、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色彩混杂、光影交织。天地的广阔与浩渺、梯田的壮美与伟岸、花朵的婀娜与妖娆,成就了最斑斓的一幅油画。勤劳的徐家儿女年复一年在这里耕耘、繁衍,年年岁岁演绎着特色的农耕文化与天地艺术。

“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喉韵绵延的高山“云雾茶”,有诗云:“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眼下正是采茶季节,山坡上,茶叶葱绿,氤氲叆叇,烟雾缭绕,茶农们挥舞着灵巧的双手忙着采摘,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不少农家灶头上生着火,有的揉捻,有的翻炒,有的烘烤,各自拿出看家的本领,精制出的功夫茶“清香、味醇、色艳、柔嫩”,针叶油滑皎洁,身骨柔嫩匀称,银毫细密如织。冲泡后汤色黄绿透亮,杯中茶叶如银鱼遨游,时起时落。若冲沏一杯品茗,甚觉甜醇爽口,余味无穷。更有趣的是,近杯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离者因渴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皆香,正是高山“云雾茶”与众不同之处。如果你走近观看,好客的茶农,亲切地和你侃着茶道,会给你沏上一杯,阵阵茶香在飘荡着……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徐氏宗祠,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三进二天井,28根粗大屋柱,为砖木结构,是一座古老的传统祠堂。马头墙、小青瓦,飞檐拱角,雕梁画栋,规模不大,气势却非凡,突现皖南徽派浓郁风格。窗棂、门楣上有砖雕木刻之秀气雅致,技艺精湛表现工匠慧心之作。飞檐和柱础等多以浮雕为主,也有线刻的。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生活场景、吉祥纹饰等。祠堂三雕巧夺天工,惟妙惟肖,仿佛闻风而动,将艺术与功能完美相融,令人赞叹不已!

这里自古崇尚文风教化,历代名人辈出,村内的祠堂、书院、牌坊、廊桥、水口园林等建筑物都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细节处的雕刻等艺术则见证徐家古人的审美情趣。从古朴的徐氏宗祠,可以窥视到徐氏的一脉书香。正如清代诗人凌如锦诗中描写:“风景悠悠缅古初,村村杉竹护精庐。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就是这种文风鼎盛的生动写景。早在明代初期,它曾有过显赫的地位,先后出过文有探花徐怀斌,武有开国大将军胡大海。祠堂橫梁浮雕,为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呈现于眼前,精美绝伦,栩栩如生,透射出这个家族昔日的辉煌荣耀。

新建成的村史馆内,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徐家村的变迁。以前村里全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遍地脏乱差,垃圾四处放,曾被政府列为重点扶持贫困村。通过结对帮扶以后,先后对河道、鱼塘、水沟、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改造提升,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了果树、花草,既可赏花又可摘果,瓜果阵阵飘香,鲜花摇曳生姿。

村里实行“三级营林”模式管理,狠抓封山育林,现在山上古木参天,浓密苍翠;着力打造有机茶园基地,千亩茶园四季嫩绿,碧浪涌动,改变茶农固守的茶园生产、加工方式,原来几十元一斤的茶叶,如今能卖到400元左右,大幅增加茶农收入;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在民宿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文化“普法讲座”、“科技培训”丰富多彩,农家乐“春临农家”、“幸福来临”寓意美好,娱乐“凭河泛舟”、“临江垂钓”形式多样。这里盛产木材、竹子、茶叶、油茶、笋干、香菇、木耳等,已投资数百万元修建起休闲农家山庄、旅游开发中心、休闲木屋等,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越走越宽阔。最可喜的除了产业壮大,还有村里人精神面貌的改变。等、靠、要的少了,想干事愿干事、想靠奋斗脱贫致富的人多了。该村近几年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文明村。

经历了一场“化蛹为蝶”的嬗变,如今,走进徐家村,村庄干净整洁,道路四通八达。老人们悠闲相聚,小孩欢声笑语,一派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的新农村景象。一场雨过后,村庄的空气新鲜得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地面和树木也被冲洗得一尘不染,处处透着洁净、清新。村前的那条河,已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村民健身、休憩、亲水的“景观河”。徐家村山绿了,水清了,路畅了,特色产业“活”了,到处充满着迷人的山乡韵味,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