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景德镇高新区担当实干,做强平台、优化政策、提升服务,吸引了一批航空企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形成了“人才依产业而聚、产业倚人才而兴”的良好发展局面。
截至目前,已累计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总规划面积近12平方公里。已编制完成了景德镇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航空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批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在江西“航空梦”的逐梦之旅上,景德镇航空小镇趁势而飞:2020年,景德镇航空产业营业务收入264.93亿元。航空产业已经成为景德镇市三大超百亿支柱产业之一,直升机产销量占国产直升机份额60%以上。
三大版块助力航空产业“腾飞”
景德镇市将航空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推进,在全省首创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局,依托景德镇高新区,整合各方力量,健全优势资源共享机制,全力打造总装与配套为一体、制造与运营相融合、航空企业集群连片、产城融合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航空小镇。
航空小镇现已集聚航空企业40家,形成了年产450架直升机、无人机产能,多个机型实现批量交付,广泛运用到消防、植保、运输、宣传、旅游等领域。
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是航空小镇中3家整机制造龙头企业之一,专注于直升机、无人机产品研发、制造及通航运营,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制造,投资建设江西赣翔通航子公司,投资运营航空小镇开拓航空旅游市场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以“通航制造”、“通航运营”及“通航文化旅游”三大业务为主的产业布局。
2016年,该公司总装厂房完工,项目用地460亩,总建筑面积达6.6万余平方米。如今,这里成为许多年轻人“逐梦通航”的起点。
五年时间,该公司通过通航制造、通航运营及通航文化三大版块产业布局,在整个航空产业名声鹊起;10000平方米的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平地而起,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公司从“无人才、无技术、无产品”到取得行业中的多个第一:全资子公司江西赣翔通航公司成为我省“第一家”取得民航颁发直升机私商照培训资质的单位,并培训出省内“第一名”直升机私照学员;江西直升机科技馆,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直升机为主题的科技馆;小青龙“第一个”成功载货飞越琼州海峡;小朱雀直升机成为“第一个”取得国家民航局颁发适航证的机型……
该公司总经理徐大淼告诉记者,2019年,江西直升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全年运营飞行和各种型号科研试飞累计达1000多小时。2020年,建设浮梁机场,打造二手飞机交易市场,建设乌克兰合资公司等布局规划已跃然纸上。“公司的愿景是‘让直升飞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打造多元化的航空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拓宽通航发展之路正井然有序地一步步实现。”
卓越成绩的背后往往充斥着是鲜为人知的重重困境,徐大淼回忆起这五年公司发展的历程,十分感慨。“在研发自主产品的前期,我跟人一说这事儿,都是嘲讽和不可置信的声音。其实,未来直升机会像私家车一样,个人购买量会大幅度提升。那么,顺应市场就需要两点,轻便驾驶和价格降低。研发出的轻型机需要获得适航证,难度相当大。”
以往适航证的取得基本上要长达十年的时间,而中国轻型直升机的适航标准是没有的,还是空白。“我们取鉴国外标准,结合中国国情修改制定后递交民航局,经历国家民航局、华东民航局、江西监管局等部门审批,走了一系列流程。”徐大淼说,其中设计队伍的考察尤为严苛,是否有负责设计强度的、适航的、计算的、系统动力学的等等。“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复设计体系,设计能力,建立起来50多人的设计队伍,得到认可后才能递交申请。之后还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市场验证过程。”整整三年时间,其自主研发轻型机“小朱雀”JH-2终于取得了适航证。
产品的系列化和量产,有序在推进。2021年江直发展也在稳步推进,发动机的组装生产,建设浮梁机场,打造二手飞机交易市场,乌克兰合资公司建设等等。作为一个全新公司,注册资金五千万到现在接近十个亿的产值。
深耕航空装备制造领域
业内人士介绍,航空装备产业链根据当前产业化进程与特征主要集中在四个环节,即航空器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系统以及其他航空零部件。作为航空装备民营企业,景德镇天一航空结合自身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优势,打破原有单一体制内生产或依赖进口的供应渠道,在整机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领域,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
“2018年,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我们在高新区新建厂房。在这期间,我们享受了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比如土地、税收减免、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都比原来上了台阶,企业发展信心倍增。”该公司总经理陈波告诉记者,航空小镇的建设使得整体产业链更加紧密,而且航空类企业聚集在一起,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和科研创新,在行业发展环境、工业考察、人才引进、业务发展方向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最初两年的发展重心就是整个厂房的构建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新厂房采用混凝土结构,基础建设成本增加上千万元。像厂房地面、恒温空调等,可能是不起眼的地方,但要做好这些细节需要很大的投入。”为响应景德镇高新区与昌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航空小镇项目,该公司新增投资1.2亿元用于航空小镇新项目建设,2018年10月开工奠基,2019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用地面积30.8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含2栋大型现代化生产车间、现代化办公楼和职工之家等。
自入驻高新区后,公司蓬勃发展,主要服务的客户有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北京安达维尔等军工主机厂及部件总装厂。“2018年开始,我们业务方向逐渐延伸至外地,在景德镇本土的业务量仅有30%,外地客户达到了70%。”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的军工企业、国家项目库重点企业,质量把控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两面旗帜。“我们的公司名称为什么取名为‘天一’呢,就是寄望我们在航天领域零部件这一块儿能做到质量第一。这十年来,我们确实做到了严把质量关。”
该公司常年来贯彻“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安全生产、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2019年全年交付30万余件,产品质量合格率99.81%,多年来荣获顾客单位的高度评价且多次获得昌飞公司金牌供应商称号。在配套行业中,质量都是排名前三以内。
此外,公司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制定健全的专业技术管理制度,重视新产品工艺研发,技术优势突出。针对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套的生产任务,公司开发了高精密深孔珩磨技术、超长薄壁件加工技术、高精度手工研磨技术、数车滚花一次成型技术等4项核心技术。同时公司本着专业、专心、专注的经营理念,不断加深对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和客户的需求探索,至今已获取12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和1项自主研发专利。
陈波说,天一航空将继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部件或整机生产能力;按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推动校企合作,年培训高端制造型人才
600
人。同时,扩大业务范围,以河南新乡子公司为中心覆盖北京及中原地区,投产后公司总人数将达到500
人;全年军品产值超亿元,年产能
30
万件零部件;5
年内,完成企业股改,实现
IPO
挂牌上市。
为通航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昌江彼岸的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一座座银灰色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所有建筑外壳都是金属瓦楞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除此之外,已投入超20亿元,建成了航空大桥、航空大道、环保路等10余条道路,改造提升了梧桐大道、致远路、滨江西路等6条道路;启动科技馆、高新行政服务中心、学校、医院、污水厂、管网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以及横溪桥周边开发利用、高新梧桐雅苑安置房、航空大道桥头综合体及安置房项目等商业配套项目建设;昌南慧谷孵化园已投入使用12万平方米,航空科技园已建成10万平方米,合盛公司20万平方米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已开工……按照“强规划、优布局、美风貌”的建设要求,2016年以来,航空小镇内设施齐备、功能完善。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创新支撑,航空小镇相继与中航规划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园区现有国家级科研单位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产业创新联盟1个、科技协同创新体2个、海智工作站2个。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景德镇分院成功获批公益性事业单位,已确定了石岩、高连生等11个科研团队入驻。
航空小镇获批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获批市级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航空产业孵化园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封顶。
依托高新区政务中心,建设航空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专窗,配备人才专员4人,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精细化、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小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亿元建成10余条道路,梧桐雅苑人才公寓现已封顶,2021年6月投入使用,航空科技园、航空体验中心、横溪桥水库商住综合体等功能配套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四年多来,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羽翼渐丰,昌飞公司、江直公司、江西德利公司等3家整机生产企业龙头带动,形成了年产450架直升机、无人机产能,多个机型实现批量交付,广泛运用到消防、植保、运输、宣传、旅游等领域之中;31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其中一半企业已建成投产;3家通航公司、3家平台公司迅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现已入驻项目40个,招商引资200多亿元,航空小镇已步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四位一体联动发展之路。
从业人员过万,具备了研制和批量生产多用途、多系列、多型号的直升机和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能力,直升机产销量年均增速超过20%,占国产直升机份额60%以上。可以说,以航空小镇为主平台,航空产业已经成为景德镇市三大超百亿元支柱产业之一。航空小镇正成为景德镇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高新区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狠抓航空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航空小镇建设,服务军工生产,推进军民融合,促进转型升级,助力千年瓷都在新时代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出一条更为完整的航空生态产业链、供应链,亮出瓷都产业新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