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又名霁红,是颜色釉瓷中珍品,色泽深沉,娇而不艳,红中微紫,美不胜收,为景德镇瓷工的独创。祭红大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影片始终,从老艺人程瑞生看到此瓶娓娓讲述开始,围绕霁红瓶烧制、保护、被抢次第展开,较好契合了影片中革命斗争剧情的需要,可谓别出心裁。片末老艺人程瑞生祖孙三代意外重逢,祭红大瓶熠熠生辉,三人会心而笑,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影片拍摄地取景景德镇,革命题材和世界瓷都“喜结良缘”。
的确,景德镇不仅是世界瓷都、陶瓷故乡,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遗址众多,红色资源丰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壮丽的一页。在这片热土上,上演过许多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事件,方志敏、陈毅、粟裕、邵式平等领导人留下了革命足迹,建立了中共赣北特委、中共浮梁县委、赣北红军医院,有陈毅旧居敬义堂、方志敏办公旧址、方振中故居,有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改编旧址,以及红十军建军纪念地等;在“瑶里不远、只是千年”的瑶里景区拍摄过闻名的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经久不衰。在浩浩荡荡革命力量的感召下,窑工们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洪流,为这块土地注入红色基因,锤炼出跨越时空的人文精神。寻踪访旧,让人顿生景仰之情。
红色基因一脉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陆续组建了名闻遐迩的国营“十大瓷厂”,建国、为民、红旗、光明……厂名都带有“又红又专”的色彩。凭借深厚悠久的文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潜能,“十大瓷厂”引领全国陶瓷产业发展,“傲视群雄”,树立了瓷国的新高度。广大瓷工、工匠和艺术家翻身解放,以主人翁的高度热情投入到陶瓷生产、设计和创新中。
作为瓷都人乃至中国人的骄傲,十大瓷厂在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璀璨的一页。据统计,仅1979至1991年间十大瓷厂日用瓷获国内外奖项264项,其中国际金奖26项,国家金奖9项,工艺美术金杯奖5项,部优产品奖74项;作为馈赠外国元首和政要的国礼“重器”,四大传统名瓷各不相让,建国瓷厂的高温颜色釉及青花外赠97次之多,人民瓷厂的青花瓷外赠92次,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瓷外赠65次;工艺技术革新创新数不胜数,并积极推广应用,提高了陶瓷质量和工效,完成从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烧、油烧、气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形成独树一帜的制瓷生产体系。创烧了开国纪念瓷、建国瓷、国礼瓷、国徽瓷、毛主席专用瓷7501,以及风靡欧美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彩盘、尼克松杯、戈氏西餐具……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涌现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大家,作品受到当今拍卖场、收藏界的追捧。到上世纪90年代初,景德镇瓷器品种发展到20个大类、2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画面,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时代的风向标,铸就了新的辉煌!
祭红瓶仅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颜色釉系列的一个品种。改革开放后,颜色釉指定生产、研制重点企业建国瓷厂通过摸索创新,恢复和发展了祭红、钧红、影青、三阳开泰、郎窑红、美人醉、茶叶末、乌金、玫瑰紫、草绿、玫瑰紫、鳝鱼黄等传统产品,创烧了凤凰花釉、彩虹釉、羽毛花釉,以及鱼子绿、咖啡釉、电光釉、宝石釉、金星绿、金星黄等新品,蔚为大观,争奇斗妍。景德镇工匠的独创精神,让陶瓷这座“百花园”盛开不衰,奇丽无比。
象征吉祥如意的“三阳开泰”更是名动中外,据统计,自1978至1993年十多年间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达48次。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新加坡,将“三阳开泰”80件瓶赠给日本友人、新加坡总理,次年出访美国又以象征友谊的色釉装饰双耳瓶赠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被誉为“稀世国宝”,写下一个名品的传奇!
陶瓷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载体,在历次祖国庆典和党的诞辰中,都离不了景德镇陶瓷亮丽的身姿。艺术家借助陶瓷媒介,以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宏阔的视野和满腔的热忱,艺术地再现那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讴歌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从历史层面向革命先烈致敬、礼赞,成就了红色陶瓷经典。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王锡良以“重彩”主创大瓷板《革命摇篮井冈山》,1981年,张松茂受邀创作大型壁画《井冈春色》,均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赖德全和上海画家奚文渊联袂创作《红色记忆》系列瓷板,以毛泽东同志形象为主题,表现了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献礼党的九十岁生日。还有瓷画《红色故都瑞金》《井冈杜鹃红》《八角楼的曙光》《红色安源》《南昌起义》……
江南古镇,水土宜陶,天时地利人和,自古皆然。新世纪以来,景德镇老树发新枝,迸发生机和活力,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启动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与故宫博物院、中央美院的战略合作……对国营宇宙、为民、建国、陶机等陶瓷工业遗产进行综合保护利用,成绩斐然。由宇宙瓷厂转型升级的陶溪川,累积汇聚“景漂”青年1.7万余人,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工业遗产等50多项荣誉;落户为民瓷厂的中德工业4.0智造实训项目,入选国家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建国瓷厂被授予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厂内明清窑作群被列入国家非遗手工作坊、窑炉营造技艺基地……
徜徉于陶溪川,在每一个晨夕,这是“镇巴佬”的爱好。这座“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摇身一变,蝶变成创业就业的打卡点,文化艺术的天堂,游学研学的乐土,休闲购物的乐园,拍婚纱照的取景地,也是孕育爱和梦想的生活地。那些曾经在瓷厂工作的陶瓷人,对老厂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感情和热情。时光逝去人亦老,如今他们经常携孙挈雏,来到这块曾经流汗流泪奋斗的地方追忆“讲古”。在水景广场高耸入云的烟囱旁,在工业遗产博物馆的陶工谱前,在残破而依然屹立的隧道窑头,给孙辈们讲烧制出口美国“米卡莎”西餐具的攻坚故事,讲第一代驻外使馆用瓷“国徽瓷”的生产场景,讲煤气隧道窑、燃油烤花窑的投产使用……来一次,感动一次,来一回,兴奋一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存有时光印痕的陶溪川,向世界打开一扇小小的窗!
百年历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百年荣光!打造国际瓷都,擦亮世界眼眸。当前的景德镇正借助一带一路和国家试验区的东风,全力做实陶瓷产业,做大陶瓷规模,做足陶瓷文章,在传承创新中续写新篇章。
景德镇陶瓷里的红色记忆仍在延展,一段段新传奇还在这片火热的红色土地上绘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