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明珠量质双升。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二五”末预计增加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4万元;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预计分别增加12288元、6359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与“十二五”末比,一产、二产增加值比重分别降低1.9和9.4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四上”企业新增218家,新引进项目207个,总投资401.1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市),荣获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县市等60余项国家、省级奖项,宏柏新材料成为江西省首家主板上市台资企业。中远农业、天新药业、世龙实业获2019、2020年江西民营企业100强。
开放明珠深入拓展。全面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赣东北开放合作,全力推进景乐一体化,南窑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一批“5020”项目落户,荣获2017-2019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五年累计安排乐平市重点建设项目达263个,荣获省2019年首批及时奖励。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成色更足,“5+2”特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乐平工业园被中国石化联合会列为第二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
活力明珠动能强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7家、占全省十分之一,4家企业入选省“双千计划”,多次获得全省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顺利完成754项改革任务和143项自选措施,“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率达9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改革督察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施改革述职评议,率先在全省实行改革创新重奖激励。殡葬改革上报国家生态委被点名肯定。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生态明珠魅力彰显。全力抓好城乡环境整治、环保专项整改、生态保护管控等工作,有效开展专项行动,空气优良率达90.3%,野鸡山国控断面水质长期保持Ⅲ类以上,顺利通过中央环保“回头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狠抓城市“双修”,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稳步推进。
和谐明珠全面开花。54个贫困村13929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高水位洪灾;彻底根治困扰城区多年的“红皮车”“蓝皮棚”乱象;全面禁止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实现城乡“环卫、供水、交通一体化”;实现工业园废气基本不进城、昌景黄铁路乐平北站同步建设;临港片区3.4万居民用上“安全优质电”。教育事业2018年国家考评跻身全省县市第六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2020年高考取得理科全省第二、文理科景德镇市双第一的最好成绩,6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双拥全省“八连冠”,荣获中国古戏台之乡、全国“六五”“七五”普法先进县(市、区)、全国“十三五”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
廉洁明珠纵深推进。乐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全省先进报送中宣部,“古戏台讲堂”宣讲团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顺利完成县乡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换届、党政群团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减负、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等工作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群众说事”“党群便民服务室”“党小组服务驿站”“红心服务台”等党建亮点涌现。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乡镇机关干部绩效考核,村级纪检监察员、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同级监督“一卡两问三书四单”做法得到省纪委肯定,届内政治巡察、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风吹千帆举,江海万里春。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乐平将乘势而上,奋力擘画更美好的发展蓝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