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市首座梭式窑的诞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梭式窑,又称台烧窑、梭子窑、抽屉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陶瓷生产的窑炉设备。现在来看,梭式窑司空见贯,不足为奇,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些神秘感,而从国外引进更是稀奇事。就是这个时候,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全市首座梭式窑,这件事在当时景德镇的陶瓷界颇有一些影响。

雕塑瓷厂原名景德镇市工艺美术瓷厂,是1956年由市工艺合作社、市美术合作社、市雕塑合作社联合而成的。1965年更名为景德镇市雕塑瓷厂,1968年隶属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该厂主要以生产传统人物(动物)雕塑瓷为主,“天女散花”、“滴水观音”、“哈哈罗汉”

以及大量文革瓷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瓷业生产的关键工序即烧成,而烧成就离不开窑炉。由于雕塑瓷的特殊性,雕塑瓷厂一直以来都使用间歇式的园窑,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传统题材的雕塑瓷在华人集聚区的东南亚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市场非常走俏,而往往因烧成质量不理想而影响交货。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广泛使用梭式窑,其特点是:使用清洁能源;间歇烧成的灵活性;无匣烧成节约能源及提高产品质量等,这些特点正适合雕塑瓷的生产。据热工高级工程师吴莹介绍,他在援助泰国瓷厂时发现他们使用梭式窑,而且这种窑非常适应雕塑瓷和陈设瓷的烧成,因此他把这个信息传递到景德镇和陶瓷公司。雕塑瓷厂得到这个信息后,立即着手启动梭式窑建设工程。据反复调查和论证,决定从澳大利亚引进。首先按程序报告上级,取得批准同意后正式投入工作,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笫一阶段。1990年下半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波特欧肯公司商谈引进梭式窑事宜,经过接触和谈判,最后决定从该公司引进一座容量为2.4立方米、体积为84立方英尺全套梭式窑。随窑的配件设备和材料有:台车两座,10个喷嘴的灭火设备,电子跳字湿度表及不锈钢窑罩,棚板48片、支柱56支等。全部费用为38400澳元。为了做好这项引进工作,厂部成立了以厂长刘远长为首的工程指挥部,并下设了几个相应的工作小组。1991年7月中旬开始进入工期倒排,期间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办理好设备的转关手续、办理委托运输设备进厂;我方窑炉人员熟悉掌握外来技术资料;购买好液化气(两吨)和液化器瓶(10只);与九江海关联系拆箱、验关、商检事宜;澳方人员的接待及住宿安排等。8月12日,设备如期到厂,并于当天完成了拆箱、验关、商检及安装工作。13日,在澳方技术人员为主、我方人员为辅的情况下进行首次调试,试烧的品种为建国瓷厂的高温颜色釉瓷“三阳开泰”、“

钧红”

及雕塑瓷厂的雕塑瓷“龙船”

等高档瓷。经过规定的时间试烧,开窑见货,调试获得成功,质量达标。8月17日,转入在外方人员的指导下,由我方技术人员具体操作的阶段,也进展的非常顺利,至9月13日园满完成了15个窑次的烧成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方人员能较好的掌握操作规程和烧炼技术。一份由雕塑瓷厂向省、市有关部门的报告中写到:引进梭式窑比倒焰煤窑表现出的先进性是,由于是无匣烧成,不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产品成本;使用的是清洁能源,有利于环保,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周期短,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按时交货,扩展了出口领域;操作筒便,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有助于现场管理。

笫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雕塑瓷厂于当年9月14日向江西省经济委员会提出继续引进三座四立方米的梭式窑。该文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上报省经委,省经委于当年9月19日下文批复:同意引进三座澳大利亚波特欧肯公司4立方米梭式窑,外汇总额15万美元,所需液化石油气来源由景德镇市自行解决。该年年底,雕塑瓷厂与波特欧肯窑具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全套引进实际容量3.8立方米,体积为135立方英尺梭式窑三座,每座4.6万美元,共计13.8万美元。这次引进在前次的基础上作了部分改进,比如为了适应将来可利用管道焦化煤气,使用了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两套喷嘴。同时,为了完善燃料配套工作,根本上解决燃料贮运矛盾,该厂还新建了液化石油气燃料站一座(包括两个20吨气罐),添制了10吨槽车一辆。这些配套没施共计国内配套费用100万元人民币。

雕塑瓷厂引进的无匣烧成梭式窑,为全市梭式窑的建造提供了样板。后来他们通过消化吸收,制定了《梭式窑有关经济技术资料》《液化石油气梭式窑炉操作规程》等文字版本,对指导景德镇地区梭式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成经验。也正是雕塑瓷厂较早的使用并大力发展比较先进灵活的梭式窑炉,对其今后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划小经营、走向市场经济、大力发展雕塑艺术瓷起到了重要基础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