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景德镇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展示国窑瓷器魅力弘扬民族陶瓷文化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万荻芳

文/图

近年来,有着鲜明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景德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瓷都这座城市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在景德镇,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图”,民办博物馆在形式上以较小的视角、强烈的个性和灵动的布展方式吸引着人们。它们不仅丰富了博物馆自身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真正发挥了其文化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功能,进而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促进了各个城市乃至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正是因为这些博物馆的存在,也让我们拥有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一种文化个性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窑火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陶瓷文化瑰宝。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是对国有博物馆最有益的补充,使陶瓷文化从高处落到平地,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让瓷文化的精神渗透到世界各处。就像有些专家提出的那样,将瓷都景德镇打造成“陶瓷博物馆之城”,使我市的陶瓷博物馆形成自己的特色,“一馆一品”,发展陶瓷文化产业,除了在藏品上补充之外,民办博物馆因其专门性强,以及民间艺术家的力量和民间艺术品的丰富,使得民办博物馆特色鲜明。

7月19日,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被授予“景德镇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于2010年10月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是景德镇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它坐落于景德镇市风景路55号,是外界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特色窗口。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一千多年来,景德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业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悠久灿烂的历史。1949年以后,百废待兴的景德镇,致力于瓷业的发展,相继组建调整了建国、人民、新华、东风、景兴、艺术、光明、红星、红旗、宇宙、为民和雕塑、红光、曙光、新光等十几家大型瓷厂,人们习惯统称为“十大瓷厂”。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烧制工艺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由柴窑到煤窑、油窑、气窑的历史性大转变,续写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辉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景德镇于1995年开始,对十大瓷厂进行了逐步改制,直到2009年全面完成。十大瓷厂继承了千年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展,长期承担着中央领导人用瓷、中央机关用瓷、国礼瓷和庆典瓷的创制任务,成功创制了许多瑰丽弥珍的国之重器,而今,十大瓷厂集体智慧创制的精品瓷器被世人誉为“国窑瓷”。

一段文化延伸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不仅是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不仅是顺应我市的文化发展需求,也是在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今,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市的民办博物馆都在全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行业特性,反映了景德镇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某一产品、某一工艺的陶瓷文化存在着各自的文化优势和个性特征,这正是目前国有博物馆工作中没有涉及的课题。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保护和记录了当年十大瓷厂的辉煌,传承了景德镇瓷业半个世纪的历史。

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本着“保护陶瓷文化、传承陶瓷工艺、促动陶瓷产业、弘扬瓷都精神”的宗旨,集中展现了景德镇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各大国有瓷厂创制的精美瓷器及文史资料,弥补了一段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的空白。建馆以来,博物馆多次完成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参观接待任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访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保护与传承陶瓷文化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教育、观赏的平台和旅游景点。

一张文化名片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千年窑火不仅留下了珍贵的陶瓷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瓷艺大师。随着景德镇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打造民办博物馆和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是景德镇建设文化之都、艺术之城的迫切要求。

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李胜利历时十余年的时间,默默无闻地收集十大瓷厂的陶瓷与文史资料,倾其所有筹建博物馆。李胜利还参与编制了多部关于十大瓷厂的历史文献资料,对保护和传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做出了贡献。博物馆的成立,为弘扬千年瓷都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窗口与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陶瓷收藏家、艺术大师和陶瓷爱好者慕名而来,成为景德镇打造与世界对话城市的一张特色名片,具有典型的社会功能。

在采访中,谈到博物馆的创始和发展,李胜利感触良多,一方面是一路走来的艰辛,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界认可带来的压力和动力。李胜利告诉记者,由于现在的博物馆受到场所的限制,他在不久的未来会将博物馆重新规划,在珠山东市内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博物馆,用来扩大和丰富陈展内容,并创立“活态博物馆”概念,请那些曾经在十大瓷厂工作过的老艺人到博物馆向游客讲述当年瓷器制作背后的真实故事与历史意义,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

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瓷都景德镇,它们都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这座城市丰富而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民办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不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繁荣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千年瓷都的文化品位。

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万荻芳

博物馆,顾名思义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而民办博物馆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新事物,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景德镇具有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的雄厚资源,完全依靠国有博物馆不可能完整地反映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全貌,民办陶瓷博物馆正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将民间大量留存的珍贵陶瓷历史文物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景德镇陶瓷的辉煌,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景德镇,脚踩的泥土下面都有可能是宝贝”。这是很多人对千年瓷都景德镇厚重历史的认同。景德镇本身亦是一座活的博物馆,从陶瓷原料到陶瓷生产,从大师创作到陶艺研究,从各地展览到全球聚焦,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历久弥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定会将陶瓷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舞台,景德镇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也将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里。这是一个城市包容和文明的反映,亦是社会前进的表征。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种“民众需求”说,认为博物馆是为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博物馆可以满足民众不同形式的需求,如观赏艺术品、鉴赏历史文物、补充课外知识、休闲放松心情、开阔视野等。博物馆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如科研人员的专业研究需求,在校学生“实物教学”的需求,儿童接触世界、启迪智力的需求等。博物馆社会文化机构的属性通过民众对博物馆的具体要求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从中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就是这个时代文明进步的象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