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珍珍
编者按
2015年以来,珠山区以深化“五城同创”为契机,按照“全方位扩大开放,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全覆盖”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注重整体规划,强化统筹安排,将“珠山新区”、“三宝瓷谷”、“陶艺街改造”、“珠山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陶玉路沿街外立面改造”、“消防大队营房迁建”、“竟成小学迁建”等项目列入全区重点项目。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严实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进各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为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各个项目的建设进程、变化和成效,“珠山新闻”特别开设了“项目进行时”专栏!敬请关注。本期笔者将带你走进的是“珠山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现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都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和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就近就医及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近年来,珠山区不断作出新的尝试和努力,陆续推出了“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15分钟社区卫生网络建设”、“一站式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免费检训”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幸福指数,“珠山区公共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这个造福全区百姓健康的民生工程,现在的建设情况如何?3月11日,笔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基地现场一探究竟。
当天上午,在珠山区卫计委主任江华珍的带领下,从珠山区卫计委出来,往新村街道方向步行约10分钟,我们来到位于新村西路莲花山庄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工程现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已经落成的主体大楼,大楼外墙系米黄色和浅咖色搭配,庄重中带着几分暖意。该服务中心由区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组成。整个中心共8层,妇幼保健院在1-4楼,卫生监督所在5—6楼,7楼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楼是疾控检测实验室。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大楼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装修附属工程,建筑面积总体约6000平方米,预计今年下半年陆续投入使用。
我们看到,大楼前的挖掘机和工程车正有序地清理大楼外的工程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清理后,准备栽种花草树木。”大楼外的门前,正忙着清理的师傅一边干活一边说道,“绿化搞起来就漂亮了!”
据介绍,综合大楼前将种植灌木、乔木等绿色植物,让服务中心得到美化亮化,还会配备一系列健身体育设施,改善周边的整体环境,不但为前来诊疗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美观舒服的服务环境,也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新的休闲活动场所。
据了解,自该项目纳入区重点工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珠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政府在用地和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本着急需、急用、务实的原则,于2013年征用划拨3263.1平方米土地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基地建设,在2014年年初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2014年12月开始动工。
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项目主管,他每天都要到现场查看、协调、指导、监督开展项目建设,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围墙倒塌、下水管道破裂等困难,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确保了项目保质保量保安全有序推进。现在项目大楼已建成,基础装修在逐步进行中,大楼广场外的绿化工程也在逐步推进,仅剩项目最关键、最难的工程环节——特种设备设施的安装,待这些完成后,预计今年9月份大楼就可正式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后,这将是全市首个区级集医疗保健、疾控预防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中心,将有效解决多年来珠山区卫生卫计系统租赁借用办公用楼、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装备量少质次的落后局面,也将进一步夯实全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完善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规范地服务群众。
“我们区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一直借用原区法院两间破旧的办公房办公,面积约120平方米,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且该房属于危房,如遇雨天房屋漏雨,办公设备和工作资料时常受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新的办公楼有效改善了我们的硬件条件,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采访中,在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了十余年的所长江训中颇有感慨地说。
家住新村西路的余老,今年62岁,在问及对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想法和看法时,余老表示,一直以来自己都很注重健康养生之道,特别是上了年纪。服务中心建起来后,就能在家门口看病了。
珠山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是适应新形势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珠山区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探索保障居民健康、造福辖区百姓的一个缩影!项目建成后,全区30多万居民将直接受益,并将辐射整个市区,真正满足辖区居民“健康档案有人建、小病能够及时看、大病有人帮着转、预防保健有人管”的健康需求,提升全区居民的健康指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