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世界对话”青年论坛发言选登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4月1日下午,团市委、景德镇日报社和市青联在市紫晶宾馆联合举办了全市各界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暨“与世界对话”青年论坛活动。

如何让千年窑火照耀世界,如何在古老文化的传承中拥有开放的视野,我们现将部分青年代表发言刊出,让大家来听听瓷都青年与世界对话的声音。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

昌河汽车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

余晶

复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昌河汽车与这座城市一样正历经着史上最为华丽的蜕变。作为景德镇市汽车工业支柱,昌河汽车自主研发的首款紧凑型SUV-Q25于3月28日在北京水立方灵动上市。同时,千年古镇迎来了加快复兴、焕发魅力的历史机遇,世界瓷都拥有着融入世界、重振辉煌的独特实力。我们有底气与世界对话,必须要与世界对话!

传承

无论是有着艺术气息的匠人,还是怀揣工匠精神的艺人,没有冲突,只有融合,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心中那份亘古不变的信仰。只有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实现天下归一的宏伟愿景。

创新

企业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向开创性思维转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科技,已经迫在眉睫。昌河汽车坚定不移地以“推动汽车文明,造福百姓生活”为己任,数款在研电动车项目已然拉开了“十三五”规划的序幕。

让“对话世界”的声音更响亮

景德镇日报社采编中心副主任

程万海

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为我们瓷都青年的寻梦之旅指明了方向。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而努力奉献,应该成为我们广大青年追逐中国梦的铮铮誓言。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对话世界”,景德镇有底气、有机遇、有责任,我们青年则要有担当。

“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为我们青年提供了释放青春潜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我们青年要做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一代,要有朝气、有魄力、有干劲,无论身在何方,也不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重托,忠于职守、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会主动担当起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坚定不移地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让青春的激情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拼搏与奋斗中释放,一如既往地坚持让笔墨跟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扎根基层一线“抓活鱼”,努力多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最真实、最鲜活、最动人的新闻报道讲好新时代的瓷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好导向,让千年瓷都“对话世界”的声音更响亮,也让自己拥有值得永久回忆的美好青春。

看得远、守得住、放得开

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

吴春晓

对话世界,奋斗在景德镇的青年要做什么?我个人以为,要做到“看得远、守得住、放得开”。

看得远,就是青年要有学习的态度,要纵向学历史,横向学发展,创新地学,辩证地学,学会融合,学到能理解这句话“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人需要与世界对话”。

学习历史,才能理解景德镇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学习当前,学新创新,才能辩证地看待今天景德镇的现状和发展机遇,便于我们青年创业。

守得住,作为当代瓷都青年,要不仅有传承之心,要守得住老祖宗留下来的上千年的工艺精华,还要在发展的同时守得住瓷都的青山绿水,守得住千年古镇之风、世代家园之绿。

早在几百年前,欧洲人在惊叹景德镇精美陶瓷的同时,也被我们的“工匠精神”所折服,当代青年要守得住“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的理念成为我们青年创业的座右铭。

放得开,我们青年,不仅要放开手脚,更要放开思想。要把景德镇真正打造成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需要我们以地球村的眼光去看待景德镇的城市发展,以地球村人的见解去解读政策,以地球村人的干事风格去创新实干。在保护好传统工艺的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充分利用好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创品牌,运营陶瓷产品,讲好陶瓷故事,用双手继承,打造好手指上的艺术,让千年窑火照耀你我前行。

熔融,既是必然又是挑战

水墨五彩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吴奔

一、对于历史、当下和未来,景德镇天然有着一份担当。

这份担当不仅仅是技术或手工艺的传承,更多的是基于器物文化这一“根文化”所承载的三观落实。成就千年景德,是靠着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瓷人的不懈努力,重塑世界瓷都,似乎至少应该有个百年计划,而且在关键点上应该有数据的要求作为衡量。

二、数年来作为俗语称谓的“景漂”一词,实然是一个伪命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未来,在景德镇以瓷为生或建功立业者,鲜有本乡本土。“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即是内在包容精神的体现,又是外在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能否站稳脚跟承前启后,除对从业者手工艺和眼界等自身因素要求之外,也要求当地政府有平台和机制的设计、保障为依托,有对课题选项和项目立项的筛选、引导与支持,在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序列上有比较系统的办法和相对清晰的思路,经过一番梳理并形成对策,并藉此累积沉淀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进而能够产生“双创”领军和旗手,不再只是任其“飘过”而已。则功在当下,利在长久。

三、景德镇从来不缺少“工匠精神”,因为她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

假如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解读,“工匠精神”就是最简单的九个字:静下来,慢下来,好好干。虽不是宗教但关乎信仰。

就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一样,新与旧从来都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作为个人而言,对社会对族群,乃至对国家和世界最大的担当,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

景德镇是世界的,因此大有希望!

奏响与世界对话的最强音

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邢浩

景德镇瓷博会作为陶瓷行业搭建一个全球性的展示、贸易、交流的平台,与我市提出的“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城市”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围绕这个主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以国际化平台,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瓷博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贸易平台,它的成功举办,集聚了行业内最先进、最前沿、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众多品牌陶瓷企业和采购商到会,不仅要让我们看到当今市场的最新趋势、最新需求,更要为我们的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较好地促进陶瓷产业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以国际化资源,增进文化交流互动共融。要充分利用瓷博会国际化资源,策划一系列权威性、前沿性和信息化的论坛研讨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陶瓷艺术家、文化人士和收藏爱好者观摩交流,推动高层次、全球性、专业性的文化、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共融。

三是以国际化品牌,巩固世界瓷都地位。我们将以瓷博会国际化品牌,吸引更多外来艺术家到这里创作交流,打造一大批文化创意街区、机构和平台,继续发挥陶瓷文化、艺术和创意的引领发展。同时,借助媒体的集中宣传,把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经济发展成就向世人展示与传播。

把瓷都分享给全世界

市昌南云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中心主任

姚飞

UCN团队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公益纪录片摄制团队,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钦佩匠人的信念与坚持。跋山涉水,长期扎根景德镇,深入作坊里弄,窜梭街头巷尾,挖掘陶瓷历史文化,传播中国手工艺与匠人生活。在我们的镜头下,历史文化、传统工艺、匠人生活、国际交流等,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被再次呈现。

《UCN纪录》公益纪录片栏目,通过唯美而写实的镜头语言,真实的呈现陶瓷技艺与艺术。在这些故事里,有传统的匠人手艺,也有新锐艺术家的故事。不断的寻找藏于角落的秘密,揭开那一段段被逐渐淡忘的故事,打开与世界对话的路径。

景德镇如何与世界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语言与世界对话?对于我们UCN来说就是去呈现,用我们镜头去记录,用我们的视角去传达、讲好景德镇故事与世界对话。

我们新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叫“昌南云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中心”。我们将采用3D影像技术记录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历史遗存等一些文化遗产,好比我们把一个虚拟的景德镇放置于云端,分享给全世界。3D技术在电影的运用其实已经没什么稀奇了,但是用作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国还没有,UCN将在景德镇做尝试。

我们希望景德镇政府层面打造一个的文化推广的大平台、大媒介,真实记录和呈现景德镇的历史、现在和将来,把景德镇的“工匠精神”、瓷都精神传播给全世界,和世界进行一场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对话。

让世界认识真实的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

黄薇

第一,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存在“景漂”这一现象,并创造了景德镇生生不息的瓷业文化。今天,那些做大缸的、做瓷板的、拉坯修坯的师傅,大多来自附近的都昌、抚州、鄱阳等地,他们的辛勤劳动构成了景德镇制瓷手工业的基石,他们也是“景漂”。

第二,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其实,景德镇之所以吸引这么多外地人,原因就在于景德镇这片土地提供的个人空间大,创业成本低,因此政府、社会需要在现有的良好态势下,形成对外来“人才”的筛选和帮扶机制,对哪些是一定要留下来的,哪些是要重点引进的要有区别的对待和机制的对接。对“人才”的关怀和引进是新时代、新常态下景德镇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的根本动力。

第三,景德镇对话世界,必须以开放的心胸面向世界,以此也让世界认识真实的景德镇。为此,我认为景德镇制瓷业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精神。传统的手工作坊既是景德镇的优势,同时也是景德镇的劣势,在对话世界方面,我们可能更需要类似“七十二道工序”的合作机制。我们必须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所需、时代所需,以千年陶瓷文化为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引领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我相信这是景德镇实现制瓷产业化的突破路径。

再塑景德镇制瓷辉煌

全国青联委员

欧阳敏

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建设发展大机遇,搞好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建设,建设好我们的陶瓷家园,用宜人的环境和积极的面貌,喜迎世界宾朋。

我们团市委的“青春瓷都”公众微信号运营一年以来,在各界朋友中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好评。我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在全市团员青年中举办设计大赛,设计一个能代表瓷都新青年的卡通形象。定期推出文案,由“它”讲述我们的陶瓷故事,积极宣传我们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搭建起景德镇艺术家与景漂艺术家的沟通、对话、艺术交流的平台。在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长河中,从各大名窑的工匠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历史上的新平、昌南、浮梁制瓷,带来了制瓷工艺的交流,制瓷水平的提升。到清朝末年至建国初年,以程门为代表的浅降画派与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文人画派的形成,景德镇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与对外交流密不可分。作为一名青联委员、一名热爱陶瓷的青年艺术家,从我做起,立足于自身,做好自己的陶瓷艺术与陶瓷品牌,做精做强,做一个好的陶瓷工匠。

景德镇如何与世界对话

市兆谷云计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熠

一、从历史和未来、瓷里和瓷外中寻找对话的主题。

瓷是景德镇的魂,是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但瓷之外,景德镇还有全国唯一的直升机研究所,有全国第一的AC发泡剂,有全亚洲第一的炭黑,有全球第一的压缩机,还有青山绿水,以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期许……景德镇处处都有与世界对话的主题。

二、从服务企业、服务百姓中培育对话的主体。

景德镇的故事丰富多彩,而世界倾听景德镇的方式也有很多,所以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当成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要搭好“服务保障民生”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两个平台,使每个市民发自内心地主动自觉自豪成为“千年瓷都”的代言者。

三、从思维创新、资源整合中打造对话的平台。

有了话题,有了对话的人,当然还需要有对话的平台。除了我们既有的经济交流平台、会展平台等之外,还应当借力新技术,努力打造好互联网推介平台、大数据创新平台等,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创造全方位、立体式渠道。

四、从维护好城市环境中塑造对话的形象。

目前我们要做好一些城市建设基础工作,还要保护好景德镇的绿水青山,修缮好文物古迹,共同努力使景德镇成为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又是现代文明气息的对话者。

一曲青花

千年瓷话

景德镇青花故事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文娟

景德镇,是一座有着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世界陶瓷名城。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陶瓷文化成为5000年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这是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景德镇永远的骄傲。

从曾经“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史盛况,到今天“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我们如何用新思维、新语言向世界传递瓷器之声、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与世界对话的目的?

我以为,首先要以历史与世界对话。景德镇1700多年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与民俗铸造了丰富而深厚的陶瓷文化和底蕴,成就了景德镇世界陶瓷名城的美誉。景德镇要以弘扬陶瓷文化为己任,以自信自强的底气,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与世界对话。

其次要把握机遇与世界对话。“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消费机遇和对外开放机遇,我们要让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将其呈现在世界舞台上,把景德镇打造为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我们还要以创意瓷都与世界对话。景德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正式会员,也是“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我们应整合各方资源,向全世界全力推广景德镇这座“创意瓷都”的城市品牌。

一曲青花,千年瓷话。只有立足陶瓷文化,积极开展中外陶瓷文创文化交流活动,我们才能真正让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对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