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千年窑火照耀世界,如何在古老文化的传承中拥有开放的视野,我们现将部分青年代表发言刊出,让大家来听听瓷都青年与世界对话的声音。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
昌河汽车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
余晶
复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昌河汽车与这座城市一样正历经着史上最为华丽的蜕变。作为景德镇市汽车工业支柱,昌河汽车自主研发的首款紧凑型SUV-Q25于3月28日在北京水立方灵动上市。同时,千年古镇迎来了加快复兴、焕发魅力的历史机遇,世界瓷都拥有着融入世界、重振辉煌的独特实力。我们有底气与世界对话,必须要与世界对话!
传承
无论是有着艺术气息的匠人,还是怀揣工匠精神的艺人,没有冲突,只有融合,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心中那份亘古不变的信仰。只有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实现天下归一的宏伟愿景。
创新
企业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向开创性思维转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科技,已经迫在眉睫。昌河汽车坚定不移地以“推动汽车文明,造福百姓生活”为己任,数款在研电动车项目已然拉开了“十三五”规划的序幕。
让“对话世界”的声音更响亮
景德镇日报社采编中心副主任
程万海
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为我们瓷都青年的寻梦之旅指明了方向。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而努力奉献,应该成为我们广大青年追逐中国梦的铮铮誓言。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对话世界”,景德镇有底气、有机遇、有责任,我们青年则要有担当。
“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为我们青年提供了释放青春潜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我们青年要做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一代,要有朝气、有魄力、有干劲,无论身在何方,也不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重托,忠于职守、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会主动担当起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坚定不移地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让青春的激情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拼搏与奋斗中释放,一如既往地坚持让笔墨跟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扎根基层一线“抓活鱼”,努力多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最真实、最鲜活、最动人的新闻报道讲好新时代的瓷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好导向,让千年瓷都“对话世界”的声音更响亮,也让自己拥有值得永久回忆的美好青春。
看得远、守得住、放得开
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
吴春晓
对话世界,奋斗在景德镇的青年要做什么?我个人以为,要做到“看得远、守得住、放得开”。
看得远,就是青年要有学习的态度,要纵向学历史,横向学发展,创新地学,辩证地学,学会融合,学到能理解这句话“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人需要与世界对话”。
学习历史,才能理解景德镇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学习当前,学新创新,才能辩证地看待今天景德镇的现状和发展机遇,便于我们青年创业。
守得住,作为当代瓷都青年,要不仅有传承之心,要守得住老祖宗留下来的上千年的工艺精华,还要在发展的同时守得住瓷都的青山绿水,守得住千年古镇之风、世代家园之绿。
早在几百年前,欧洲人在惊叹景德镇精美陶瓷的同时,也被我们的“工匠精神”所折服,当代青年要守得住“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的理念成为我们青年创业的座右铭。
放得开,我们青年,不仅要放开手脚,更要放开思想。要把景德镇真正打造成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需要我们以地球村的眼光去看待景德镇的城市发展,以地球村人的见解去解读政策,以地球村人的干事风格去创新实干。在保护好传统工艺的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充分利用好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创品牌,运营陶瓷产品,讲好陶瓷故事,用双手继承,打造好手指上的艺术,让千年窑火照耀你我前行。
熔融,既是必然又是挑战
水墨五彩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吴奔
一、对于历史、当下和未来,景德镇天然有着一份担当。
这份担当不仅仅是技术或手工艺的传承,更多的是基于器物文化这一“根文化”所承载的三观落实。成就千年景德,是靠着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瓷人的不懈努力,重塑世界瓷都,似乎至少应该有个百年计划,而且在关键点上应该有数据的要求作为衡量。
二、数年来作为俗语称谓的“景漂”一词,实然是一个伪命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未来,在景德镇以瓷为生或建功立业者,鲜有本乡本土。“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即是内在包容精神的体现,又是外在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能否站稳脚跟承前启后,除对从业者手工艺和眼界等自身因素要求之外,也要求当地政府有平台和机制的设计、保障为依托,有对课题选项和项目立项的筛选、引导与支持,在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序列上有比较系统的办法和相对清晰的思路,经过一番梳理并形成对策,并藉此累积沉淀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进而能够产生“双创”领军和旗手,不再只是任其“飘过”而已。则功在当下,利在长久。
三、景德镇从来不缺少“工匠精神”,因为她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
假如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解读,“工匠精神”就是最简单的九个字:静下来,慢下来,好好干。虽不是宗教但关乎信仰。
就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一样,新与旧从来都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作为个人而言,对社会对族群,乃至对国家和世界最大的担当,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
景德镇是世界的,因此大有希望!
奏响与世界对话的最强音
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邢浩
景德镇瓷博会作为陶瓷行业搭建一个全球性的展示、贸易、交流的平台,与我市提出的“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城市”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围绕这个主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以国际化平台,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瓷博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贸易平台,它的成功举办,集聚了行业内最先进、最前沿、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众多品牌陶瓷企业和采购商到会,不仅要让我们看到当今市场的最新趋势、最新需求,更要为我们的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较好地促进陶瓷产业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以国际化资源,增进文化交流互动共融。要充分利用瓷博会国际化资源,策划一系列权威性、前沿性和信息化的论坛研讨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陶瓷艺术家、文化人士和收藏爱好者观摩交流,推动高层次、全球性、专业性的文化、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共融。
三是以国际化品牌,巩固世界瓷都地位。我们将以瓷博会国际化品牌,吸引更多外来艺术家到这里创作交流,打造一大批文化创意街区、机构和平台,继续发挥陶瓷文化、艺术和创意的引领发展。同时,借助媒体的集中宣传,把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经济发展成就向世人展示与传播。
把瓷都分享给全世界
市昌南云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中心主任
姚飞
UCN团队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公益纪录片摄制团队,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钦佩匠人的信念与坚持。跋山涉水,长期扎根景德镇,深入作坊里弄,窜梭街头巷尾,挖掘陶瓷历史文化,传播中国手工艺与匠人生活。在我们的镜头下,历史文化、传统工艺、匠人生活、国际交流等,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被再次呈现。
《UCN纪录》公益纪录片栏目,通过唯美而写实的镜头语言,真实的呈现陶瓷技艺与艺术。在这些故事里,有传统的匠人手艺,也有新锐艺术家的故事。不断的寻找藏于角落的秘密,揭开那一段段被逐渐淡忘的故事,打开与世界对话的路径。
景德镇如何与世界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语言与世界对话?对于我们UCN来说就是去呈现,用我们镜头去记录,用我们的视角去传达、讲好景德镇故事与世界对话。
我们新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叫“昌南云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中心”。我们将采用3D影像技术记录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历史遗存等一些文化遗产,好比我们把一个虚拟的景德镇放置于云端,分享给全世界。3D技术在电影的运用其实已经没什么稀奇了,但是用作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国还没有,UCN将在景德镇做尝试。
我们希望景德镇政府层面打造一个的文化推广的大平台、大媒介,真实记录和呈现景德镇的历史、现在和将来,把景德镇的“工匠精神”、瓷都精神传播给全世界,和世界进行一场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对话。
让世界认识真实的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
黄薇
第一,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存在“景漂”这一现象,并创造了景德镇生生不息的瓷业文化。今天,那些做大缸的、做瓷板的、拉坯修坯的师傅,大多来自附近的都昌、抚州、鄱阳等地,他们的辛勤劳动构成了景德镇制瓷手工业的基石,他们也是“景漂”。
第二,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其实,景德镇之所以吸引这么多外地人,原因就在于景德镇这片土地提供的个人空间大,创业成本低,因此政府、社会需要在现有的良好态势下,形成对外来“人才”的筛选和帮扶机制,对哪些是一定要留下来的,哪些是要重点引进的要有区别的对待和机制的对接。对“人才”的关怀和引进是新时代、新常态下景德镇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的根本动力。
第三,景德镇对话世界,必须以开放的心胸面向世界,以此也让世界认识真实的景德镇。为此,我认为景德镇制瓷业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精神。传统的手工作坊既是景德镇的优势,同时也是景德镇的劣势,在对话世界方面,我们可能更需要类似“七十二道工序”的合作机制。我们必须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所需、时代所需,以千年陶瓷文化为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引领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我相信这是景德镇实现制瓷产业化的突破路径。
再塑景德镇制瓷辉煌
全国青联委员
欧阳敏
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建设发展大机遇,搞好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建设,建设好我们的陶瓷家园,用宜人的环境和积极的面貌,喜迎世界宾朋。
我们团市委的“青春瓷都”公众微信号运营一年以来,在各界朋友中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好评。我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在全市团员青年中举办设计大赛,设计一个能代表瓷都新青年的卡通形象。定期推出文案,由“它”讲述我们的陶瓷故事,积极宣传我们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搭建起景德镇艺术家与景漂艺术家的沟通、对话、艺术交流的平台。在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长河中,从各大名窑的工匠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历史上的新平、昌南、浮梁制瓷,带来了制瓷工艺的交流,制瓷水平的提升。到清朝末年至建国初年,以程门为代表的浅降画派与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文人画派的形成,景德镇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与对外交流密不可分。作为一名青联委员、一名热爱陶瓷的青年艺术家,从我做起,立足于自身,做好自己的陶瓷艺术与陶瓷品牌,做精做强,做一个好的陶瓷工匠。
景德镇如何与世界对话
市兆谷云计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熠
一、从历史和未来、瓷里和瓷外中寻找对话的主题。
瓷是景德镇的魂,是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但瓷之外,景德镇还有全国唯一的直升机研究所,有全国第一的AC发泡剂,有全亚洲第一的炭黑,有全球第一的压缩机,还有青山绿水,以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期许……景德镇处处都有与世界对话的主题。
二、从服务企业、服务百姓中培育对话的主体。
景德镇的故事丰富多彩,而世界倾听景德镇的方式也有很多,所以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当成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要搭好“服务保障民生”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两个平台,使每个市民发自内心地主动自觉自豪成为“千年瓷都”的代言者。
三、从思维创新、资源整合中打造对话的平台。
有了话题,有了对话的人,当然还需要有对话的平台。除了我们既有的经济交流平台、会展平台等之外,还应当借力新技术,努力打造好互联网推介平台、大数据创新平台等,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创造全方位、立体式渠道。
四、从维护好城市环境中塑造对话的形象。
目前我们要做好一些城市建设基础工作,还要保护好景德镇的绿水青山,修缮好文物古迹,共同努力使景德镇成为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又是现代文明气息的对话者。
一曲青花
千年瓷话
景德镇青花故事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文娟
景德镇,是一座有着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世界陶瓷名城。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陶瓷文化成为5000年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这是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景德镇永远的骄傲。
从曾经“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史盛况,到今天“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我们如何用新思维、新语言向世界传递瓷器之声、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与世界对话的目的?
我以为,首先要以历史与世界对话。景德镇1700多年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与民俗铸造了丰富而深厚的陶瓷文化和底蕴,成就了景德镇世界陶瓷名城的美誉。景德镇要以弘扬陶瓷文化为己任,以自信自强的底气,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与世界对话。
其次要把握机遇与世界对话。“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消费机遇和对外开放机遇,我们要让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将其呈现在世界舞台上,把景德镇打造为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我们还要以创意瓷都与世界对话。景德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正式会员,也是“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我们应整合各方资源,向全世界全力推广景德镇这座“创意瓷都”的城市品牌。
一曲青花,千年瓷话。只有立足陶瓷文化,积极开展中外陶瓷文创文化交流活动,我们才能真正让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世界对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