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景区,面对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的世界最著名峡谷风光,顿然感觉到了典型美国风格——350公里的曲折大裂缝,蛮横地擂进平整大地!均深1600米,宽有6到25公里,形成了“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从起伏谷底到平阔顶部,水平分布着寒武纪到新生代各期的岩层,色调各异层次清晰,岩内嵌有各个地质年代生物化石,誉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一站到悬崖边缘,放眼峡谷,鬼斧神工的天然杰作,身心立马震撼不已——雄伟的大峡谷深不见底,谷间沟壑参差,峰柱林立,重峦叠嶂绵延起伏。隐约可见科罗拉多河在峦嶂间腾挪游弋;两岸巨岩嶙峋凹凸,蓝、棕、赤、赭色的岩石地带,色泽分明地一层层水平堆积在高耸的崖壁断面,犹如彩色的巨幅斑斓锦绣,横铺在辽阔深邃的大峡谷里,蓝天下显得那么壮美雄奇!时值午间,初夏的骄阳光线明亮,照耀在这些彩色岩层上,随着阳光照射角度变化,各岩层的不同色彩也在不断变幻,如童话梦境般色彩缤纷迷离。雄野苍茫的大峡谷的磅礴气势已够撼人心魄了,再加上这魔幻绮丽的迷人色彩,就更让人流连忘返了。
难怪,百多年前,美国作家约翰·缪尔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曾感叹:“大峡谷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威尔逊总统将其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事先得知,公园里有很多线路免费车,专送游客去各景区观光。便很想下谷底转转,细看大峡谷的五脏六腑。众多西部片里的牛仔骑马挎枪,飞奔在荒凉苍茫的红土地上的情景,就是当年大峡谷地区的写照。导游说,这车专在峡岸上走,没有缆车,也无公路下谷底,小道下去单程得走七八个小时。我们这趟时间不够,两个小时后就得开车往回走。
据说,只有掏二百多美金,乘直升机从高空俯瞰一圈,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赏这条大地的裂缝。否则,只能从峡谷南缘或者北缘欣赏大峡谷的一隅。还听说,乘橡皮艇漂流大峡谷,是美国百项最有挑战性的探险活动之首,又是美轮美奂的旅游享受,已成为世界各地旅行冒险者的最爱。也无缘消受,没时间没那么多美金,更没那份体格胆气。
于是只能站在峭壁悬崖边,极目远眺这旷世胜景了。崖边散布着很多观景点,都是峡壁的突出部。浏览几个后发现,只有最危险的地方,才设一点安全围栏,其他的观景点三面都是悬崖深渊,没有围栏没有安全警示牌。稍有不慎,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美国佬光顾景区原生态,也太没有安全意识了,就不怕游客出危险,不怕出事后家属找麻烦讹赔偿?导游说,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该有安全意识,不用别人来提醒保护。美国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契约意识,大概就这样培养出来的
。
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有让我感慨的,是这里的解说标识牌。不象我们国内的景点标牌,仅说这儿景物像什么“少女春”“虎头岩”“金枪峰”等等,而是简要解说它的海相陆相沉积地层堆叠形成的年代、原因、结构形态、特点等,基本属于特定针对性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并未作神话传说附会穿凿之类内容介绍。同样是探险游览,我们或许习惯于观光猎奇,他们更注重体验探究。比如,百多年前发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独臂少校鲍威尔,他率队漂流这里,凸显的是实证探险精神;现在的标牌和导游解说,也通过这里的古生代到新生代垒积地层剖面呈现,说明它的陆相海相循环地质演变和地壳运动现象规律,侧重的是帮助人们开阔眼界,认识大自然。当然,也在倡导培育冒险精神。
这就是两种文明的差异。据说,古时人类都是人神合一的,如古希腊神话的泛神论,东方的《山海经》等。后来东西方分道扬镳,西人神人分离,东方故我——他们实证科学大行其道,我们仍是天人合一,奉行模糊的混沌哲学。他们执着于探究自然的物质世界,比如,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处拱岩公园,有许多造型奇异的石岩拱洞,其解说讲,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风雨冰雪水流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如何逐渐形成岩洞、岩拱,又怎样被侵蚀垮塌消逝。这就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主动探究精神,即使是幻境求索,也促使盛产凡尔纳之类科幻先驱。而我们面对五老峰仙女岩等地质公园的景观时,解说固然形象生动有趣,能让人陶情冶性,却也使人沉醉于玄妙虚幻的仙境,熏陶的恐怕多是天人感应飞升成仙之类迷药,或是很不靠谱的人定胜天蛊惑,只能使人被动地应对身处的物质世界了。同样是游览观光,他们连玩都念叨科学,不光是饱饱眼福,实在使人敬畏。
感慨中,我们登车依依惜别了这里。归途上,我仍在车里遐想大峡谷其它几十处未去的国家公园——塞昂公园的巨石、绝壁和红土山包的模样如何;布赖斯公园深壑内耸立的竹笋般红土塔林,在早晚光线下的奇岩秀景怎样美妙;纪念谷公园的广阔戈壁散布的台地、柱突各种奇特造型,如“太阳眼”、“风之耳”那些神秘岩洞,会否让人神游万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