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鹿洞书院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我是读书人,曾多次去白鹿洞书院。

因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原因,我先后两次去岳麓书院、两次去鹅湖书院,还去过白鹭洲书院、琼台书院。走进书院我很受教育,这些著名书院不仅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教育历史、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知名学者,而且都坐落在名山圣水间,别有洞天,环境优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最深的是白鹿洞书院。

第一次去白鹿洞书院是1981年暑期,时代久远,印象已不深。那时旅游还没兴起,我在大学读书,去庐山进行地质学科野外实习。当时正值电影《庐山恋》热播不久,老师把我们带到《庐山恋》几个重要拍摄地,我现在就只记得白鹿洞书院的“枕流”了。

2015年冬天我第二次去白鹿洞书院。我自己开车,全程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星子,比当年从南昌坐汽车一路颠簸快多了。白鹿洞书院距星子县城九公里,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四山环合,一水中流,清幽深邃,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位居“天下书院之首”,是历代文人学子景仰的“圣域贤关”。仔细看了门口的书院简介和平面分布图后,走进书院,心一下就平静了。冬天是旅游淡季,游人稀少,书院显得恬静、雅致。白鹿洞书院不算大,由五个院落组成,由西向东依次是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门院,每一院落各有两至三进,既自成一院,又相互连通。朱子祠、报功祠、丹桂亭、棂星石坊、礼圣殿、御书阁、明伦堂、鹿洞、思贤台、崇德祠、文会堂、春风楼、林业学堂等,一个院落一个院落,一项内容一项内容,我细细地看慢慢地品。在明伦堂,我登上讲台,做了一回先生,也是职业使然吧。

白鹿洞书院有一条小河名贯道溪,她从东向西流过,水流不大但跌宕起伏,河道不宽但巉岩奇石遍布。小河不仅给当年书院的师生带来了水源,也给书院带来了灵气和活力。这是一条历史的溪流,她聆听过李渤兄弟隐居在此的吟诵唱和,目睹了朱熹重修书院的艰辛与执着,感受着王阳明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的哲学。这是一条文化的溪流,她自唐以来就承载了士子人文相传的梦想,曾经名师荟萃,高徒云集,“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发端,中华儒家文化在这里传承。这是一条思想的溪流,程朱理学在这里形成体系,“知行合一”在这里丰富内涵。站在贯道溪边,抬眼望去,溪上石桥独立,桥下溪流出峡。桥头一亭六角飞翘,遥对五老峰,悬崖峻削,下临深涧,飞湍陡绝。亭、桥是古时书院的正门,往里是读书圣地,进书院的文武百官到此下马,正衣冠恭敬步入,书院先生送客也就到此止步。可见在书院里,不论富贵贫贱,学问为高,风清气正,自有读书人的浩然之气。

2016年盛夏,我又来到了白鹿洞书院。书院里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万亩苍翠绿树成荫,石涧源头活水潺潺。游人川流不息,导游的解说扩音器沸声扬扬,扰乱了书院的幽雅宁静。再次来到贯道溪边,此时水流比冬季量大而急。值盛夏酷热,禁不住脱掉鞋袜,涉溪而行,溪水沁凉清透,溪涧幽美清静,恰似消暑良方,想那学子读书之余,到此胜境小憩,定然神清气爽,朱子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正是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吗?

坐在枕流石旁举目四望,山水间处处都是摩崖题刻:砥柱、枕流、自洁、忠信、观澜、琴意、清如许、不在深、逝者如斯、有本如是、洙泗分流、风泉、云壑、访道名山等等。这些题刻都出自名家之手,既是优美的书法作品又有深刻文化内涵。一个口误之“枕流”“漱石”这一千古佳话、历史经典竟然在这里流芳!作为读书人,看见这些题刻以及书院里的碑刻、楹联、牌匾,确实特别受教育,长见识,提品位。

避开嘈杂,我来到书院的山林中。山风习习,坐在山林的台阶上,身心彻底放松,听松涛,听水流,听鸟语,听蝉鸣,静静地享受山林的清凉幽静,享受古老书院的文化气息,享受这里美好的一切……

吴子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