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206国道的徐湾村,距皇岗高速路口约3公里,地理位置虽稍偏,但交通尚便利。全村共有490户1798人,4个村小组,6个自然村。近年来,4个村小组均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优美,无任何工业污染,具有明显的区位和生态优势,适宜产业建设和发展。
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511亩,其中水田1443亩。山林面积13000亩,其中竹林地1300亩,是个以林业为主的农业村。徐湾村毛竹资源特别丰富。该村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赚钱,成了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留守人员在村基本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渠道。该村在2015年12月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省、市、区安排了3个帮扶单位(江西景德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市水务局、区财政局),组成3个工作组,同时,昌江区委区政府、市水务局分别安排了1名县级干部包村,共同进驻徐湾村,集中力量实施定点扶贫。
2017年,经该村帮扶工作队精准复核,对照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徐湾村有5项指标不符合贫困村退出要求,有18户50人还处于贫困状态。经过近几个月的努力,在市、区、乡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整村退出贫困村的通讯、饮水、住房、环境建设、交通五项指标均已落实改进。该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正在为该村在2017年底完成整村脱贫,2020年前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感受扶贫一线干部的那些事儿
记者在该村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张武安和村党支部书记胡金云已经开始讨论问题了。
“张书记,你好,我这些油茶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开始发黑了。树叶上也出现了深色的点。这该怎么办啊?近30亩的油茶林,现在有三分之二都开始发病了。”该村坑余村小组种植油茶树的村民姚成水,提着一个装有一些油茶果和油茶树枝的袋子,焦虑地走进了驻村第一书记张武安的办公室。
“你先别急,我把这些东西拿到林业局,请相关专家看一下是怎么回事,再告诉你该怎么做。”张武安听着姚成水的讲述,仔细地看着这些树枝和油茶果。
等姚成水离开后,胡金云和张武安随即赶往鲇鱼山镇,向镇领导汇报村里危房改造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具体事宜。
“我们村里光伏发电的项目要达到100KW。我们特地来向领导汇报一下,看看怎么定。”胡金云向镇长雷光斌介绍起了该村光伏发电项目的情况。
“镇里的领导已经出面协调了这件事。这个产业扶贫的项目由镇里负责落实资金,主要还是由徐湾村来实施,由徐湾村受益的。”雷光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经过近一小时的交流讨论,徐湾村危房改造和光伏发电项目中的一些急需解决和协调的问题终于有了结果,两位村干部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做好扶贫工作更是信心满满。
建设基础设施
助力村民脱贫
在开展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重点,着重抓好制度建设,把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让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堡垒作用,从村民最为关心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着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助力村民脱贫。
徐湾村紧邻皖赣铁路,位于一座铁路桥下的一条水泥路就是以前全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又窄又弯,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能走上一条平坦的大路,成为了该村很多村民的梦想。
这条路的现状,让该村党支部书记胡金云心里十分着急。为了让村民出行能够走上一条平坦的路,2015年,她向时任该村第一书记翁韶华提出了修路的主张,得到了大力支持。他们随即开始联系相关部门,通过挂点单位领导和市委政法委领导的多方协调,2015年8月份,工程开工了。当年12月底,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出现在了村民的面前。这条经过裁弯取直,通过多个部门积极协调后修好的新路,让村民们欣喜不已。
徐湾村原有的徐湾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这里也是一个滑坡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瓷都晚报》社记者、景德镇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国凤的努力和协调,募集众多瓷都爱心陶艺家筹集的捐款,这所学校得到了异地重建。
学校建成后,徐湾村小组的孩子们上学“不方便”又成了新问题。胡金云向村民们作出承诺,一定要修一条路出来,让孩子们能够上学。经过村干部的努力,2015年,一条从徐湾村小组通往坑余村小组的机耕道终于修好了。这条长700余米、宽约3米的道路,不仅方便了孩子们上学,也为村民平时的劳动和出行提供了方便。2016年,孩子们终于搬进了这所新建的学校,可以安心学习了。
该村沅湾、坑余、徐湾、杨田四个村小组,260户村民家中损坏的数字电视接收机,通过昌江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的努力,已经全部修复到位,做到了全村通有线电视。
坑余村小组是该村最后一个未通自来水的村小组。2017年7月底,通过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张武安和挂点帮扶单位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该村小组13户农户饮水入户工程已全面完工。至此,该村全部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该局还对沅湾和杨田村这两个村小组160米排水沟堵塞,无法顺畅排污的情况进行了解决,目前这两条排水沟均已完工。
该村还有8栋危旧房需要拆除重建,8栋旧房需维修改造。目前,8栋危房重建和2栋旧房维修项目已经列入市、区住建部门的改造计划,正在进行审批。该村主干道还有4.9公里的路面需要进一步硬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
本报记者
甘牧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