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漂艺术家画瓷难掌握工艺
近些年,随着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的不断升温,陶瓷这一集工艺美学与最佳展现画家艺术魅力于一身的独特载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青睐。据官方媒体不完全统计,每年最少有2万以上人次的“景漂”艺术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到景德镇,他们来瓷都学习、交流陶瓷艺术创作的同时,也给景德镇带来了新一轮艺术陶瓷创作的沸点。
但对于全国上千万的职业和业余画家来说,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在宣纸上表现水墨韵味的国画,即便有机会尝试陶瓷绘画,按传统的瓷坯彩绘技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比如青花釉下调料、坯体吸水、釉上磨料、各种用油、笔触感觉等等,就算已经掌握工艺,也画得非常好,还要历经一次在烧制过程当中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还耽误画家们宝贵的创作时间。为此,能否有一种简便易学且稳定,并能达到如同宣纸般水墨韵味的瓷画效果?早已是国画艺术家期盼许久的愿望。
年轻工匠创新获专利
水墨瓷画,突破传统陶瓷彩绘固有的绘画技法,从简便易掌握的包装颜料结合瓷坯釉面的处理,使瓷画达到下笔如宣纸、用料似水墨的国画效果。水墨瓷画的颜料以细磨加工的管装陶瓷水性绘画颜料,分1300℃高温和800℃中温两种,色彩丰富,且无任何异味,在作画时不会给画室留下任何难闻的味道,完全区别于传统瓷上绘画所使用的乳香油、樟脑油、稀释剂等呛鼻气味,不会让使用者感到不适。
水墨瓷画的瓷坯采用的是最新科研专利技术,在瓷板、瓷坯表面如同覆盖了一张薄薄的宣纸,再配合以上特有的水性陶瓷绘画颜料,让每一位初尝瓷画的艺术家,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绘瓷感觉,并且画作在烧制出炉后基本保持原样不变,充分把宣纸国画的水墨韵味融入瓷中。
水墨瓷画的烧制,高温青花和中温瓷画均采用安全易操作的电炉烧制,所以对景漂艺术家自建工作室以及外省画院、艺术机构组织画家创作和就地烧制带来很大的便利,烧制成品率更是达到95%以上,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提高了画家作品的成品率。
新中国成立后,在景德镇相继成立了以十大瓷厂为中心的几十家国营瓷厂,还设立了轻工业部中国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历史总是在进步中转变,到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逐步改制,个体私营陶瓷企业迅速发展。作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这一代陶瓷人,为陶瓷文化的继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同时,给景德镇这座城市也带来了无尚的荣耀。
推广陶瓷艺术
新型载体在努力
在弘扬工匠精神、推崇传承创新的今天,景德镇该如何接过先辈承载给我们坚实的重担,已经迫在眉睫,重新找到一种新元素来注入并活跃艺术陶瓷的发展方向,同时,奠定中国当代陶瓷彩绘品种的代名词,将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采访中,陶瓷从业者正桥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是一名陶瓷绘画者,多年前曾从事陶瓷颜料的配制工作,在外地参加现场表演活动时,一些爱好者因为受不了樟脑油的特殊气味,掌握不了陶瓷工艺的复杂性而作罢,特别是一些外来艺术家,花了心血的釉上瓷画烧成瓷后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正桥觉得,虽然景德镇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众多,但这样的一个难题却始终没人去解决,为此,他特意去徽州制宣纸的工厂学习制纸技术,并通过多年的研究,在白胎瓷板上喷上一层类似纸质的特殊薄膜,并将陶瓷颜料进行改良,直接用水调制进行作画,让手绘者有一种在宣纸上作画的晕染感,让创作者尽快地上手绘画,避免了花费时间去掌握陶瓷颜料工艺,更好地便于推广陶瓷艺术。
据了解,水墨瓷画于2009年由正桥开始研发,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进,在2012年底申报发明专利,再通过几年的数据整理和材料审核,在2015年最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6年,中国景德镇瓷墨水画首次在“2016世界艺术设计之光”国际研讨会上亮相,并得到各国艺术家的高度认可。同时,正桥还开发了多款瓷艺创新产品,正在申报专利,今后还会陆续推出更多实用的瓷艺新品,以此为弘扬陶瓷人的工匠精神、积极推动新时代的产品创新做出努力。
本报记者
万慧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