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铜红釉的烧成都是在柴窑里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建国瓷厂逐渐成为颜色釉生产的专门厂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景德镇各瓷厂槎柴窑已经停烧,只有建国瓷厂保留了少量的柴窑烧成能力,目的是保证传统颜色釉瓷的正常生产,如像铜红釉之类的产品只能在柴窑烧成才能成功,但由于柴窑之燃料窑柴的枯竭,柴窑烧成不可能长久,必须要选择新的窑型,新的燃料来代替柴窑。
1973年6月,江西省科技组将“油烧铜红釉”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安排在建国瓷厂进行试验,并下拨试验经费8万元。邓希平参与了这项工作。
邓希平说:“我参与了油烧铜红釉的试验工作,整个试验工作前后经过三年多的时间。1976年4月,在建国瓷厂召开了由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科技组、省轻化工业局共同主持的‘油烧铜红釉技术鉴定会’,认为试验是成功的,可以推广应用于生产。”
在我国,以色釉装饰陶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青黄色的彩陶。东汉时期,在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发现有烧制的黑釉瓷器。唐墓里经常出现一些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全国各地名窑辈出,色釉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明代,单色釉最突出的就是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这里的红釉就是指鲜红器。纯正鲜红釉器的烧制成功,是明代景德镇陶工的一项重大成就。鲜红器是红釉的统称,其主要就是指铜红釉。由于这种红釉像红宝石一样美丽,有人就把它叫做“宝石红”;此外,还有“祭红”“霁红”“积红”等名称,实际都是指同一种东西。
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难度很大,铜的正常显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基础釉的成分有关,而且对窑内温度和气氛的变化都十分敏感,往往由于配方和烧成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色调的不正常,有时甚至在同一配方,同样的烧成条件下也会出现不同的色调。正由此,明中期以后铜红釉烧制技术几乎失传,一直到清代前期的康熙才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
邓希平说:“当时,下达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两个单位来争,一个是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一个是建国瓷厂。建国瓷厂是景德镇唯一一家专门生产颜色釉的企业,而当时陶研所也有一个颜色釉实验组。后来,两家单位各写出了方案,建国瓷厂的方案是我写的,主要把当时建国瓷厂生产颜色釉的现状写了,还写了一些本人的设想。写的很具体,因为我早前在陶研所工作期间单独搞过这个试验,那时是用煤作为燃料,后来失败了。更早的时候,我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时也做过试验,当时的燃料是氮气,成功了。但那是在试验室搞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能停留在试验室,必须要面向生产。由于我们的方案具体可行,所以上面就把这个项目给了建国瓷厂。”
油烧铜红釉课题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窑型问题,即用什么窑;二是燃料问题。初次试验时,建了一个一立方米的倒焰窑,在地上建的,窑内可堆码4根匣钵。燃料问题,开始就没有考虑用煤,因为煤烧颜色釉很难成功。当时景德镇还没有气,也考虑到用酒精,还想到了汽油,因为汽油燃点低,不安全,最后选择零号柴油。
邓希平说:“当时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姜土生负责烧窑,黄福真是做窑的,他是热工工程师,还有搞釉的。二车间全力配合提供胎子。当时用零号柴油烧出来的钧红(铜红)配方取名‘62号配方’。试验出来的产品釉面质量已经达到柴窑烧的水平,甚至还超过。后来,在小窑的基础上又建了17立方米的圆窑,先后连续进行了10多次试烧,效果很好,呈色红,釉面光润,颜色纯正,窑青、釉面合格率分别超过90%、80%。”
1976年4月10日至12日,江西省“油烧铜红釉技术鉴定会”在建国瓷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市有关单位,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河北唐山、邯郸,江苏宜兴兄弟产瓷区及全市各大瓷厂的代表共计114人。此外,江西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市总工会、出口公司、省陶研所、南区工业局、北区工业局、市商业局、市二轻局等单位也派出代表参加鉴定会。
鉴定会之前,即1976年4月10日至12日试烧了一窑瓷器,计16个品种,356件。其中50件天球瓶64件;50件冬瓜瓶5件;300件鱼尾瓶1件;100件腰形水浅5件;80件长方水浅2件;30件花兰瓶10件;20件浅法口天球瓶2件;20件葫芦瓶2件;30件浅法口天球瓶69件等。全窑窑青率95.42%,釉面合格率84.86%。由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科技组出具的《油烧铜红釉技术鉴定书》指出:“鉴定委员会参观考察了油烧铜红釉试烧现场和产品;听取了试验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审查了试验的有关技术资料,按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对油烧铜红釉进行了色面鉴定,认为:该试验所采用的坯釉配方及烧成制度对倒焰式油窑是合理可行的,特别是最近连续十几次试验较为稳定,达到和超过柴窑的较好水平。由于铜红釉是高温颜色釉中难烧的品种,油烧铜红釉试验成功,其他颜色釉均可在油窑中烧成,建议建国瓷厂逐步淘汰柴窑,修建油窑烧铜红釉和其他色釉瓷。”
据邓希平回忆:后来,建了一座100立方米的窑,烧了三次都不理想。1977年开始建油烧隧道窑,1979年5月点火投产,同时仍然保留了邑山窑(柴窑)。建国瓷厂的色釉瓷一部分在油烧隧道窑烧,一部分仍在柴窑烧。20世纪90年代末,大量的以煤气或燃气为燃料的梭式窑出现,由此,颜色釉的烧成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1978年,油烧铜红釉科研项目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